由高密度磁异常测量数据分析南海海盆的扩张年龄与扩张模式

被引:12
作者
宋陶然
李春峰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南海; 磁异常; 正演; 扩张年代; 扩张模式; 滤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2 [磁法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过去通过磁异常条带对比分析南海扩张年龄的研究很多,但是所依赖的资料有限.本文对南海海盆高密度大批量磁异常测量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实现了平面2D磁异常数据的带通滤波处理,消除了短波长噪音和由深部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磁源体引起的长波长背景信息,因此突出了海底扩张所引起的磁异常条带.利用CK95地磁倒转模型和Talwani磁异常正演方法,对南海东部和西南次海盆内的重点磁异常测线进行了正演分析.通过对不同测线之间、不同海盆之间以及同一条测线中的正演磁异常与实测磁异常之间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南海东部次海盆的扩张年龄为32~16.5Ma;西南次海盆可能的扩张年龄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为42~33Ma或者24~16 Ma.不同的时间模型所依赖的扩张速率的变化情况不同,全扩张速率随时间变化明显,但主要在40~80km/Ma之间.单纯根据目前的磁异常资料很难确定西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之间的扩张次序.单期次扩张模式很难解释中南断裂两侧的构造物理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主要受控于其基底岩石成分、岩石磁化率、岩浆活动、扩张速率以及深部物质冷却磁化的影响,基底深度的变化也对观测磁异常的强度有所影响.相对地,大部分扩张后玄武岩海山的存在对观测的磁异常的影响不明显.针对目前磁异常解释中不可避免的多解性问题,需要运用其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譬如大洋钻探和深拖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等,来实现对南海不同次海盆扩张年龄的精确估计.我们目前的工作是通向对深拖高分辨率磁异常、船测和航测磁异常、以及卫星磁异常综合解释的第一步.
引用
收藏
页码:1432 / 14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Magnetic recording of the Cenozoic oceanic crustal accre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J]. LI ChunFeng & SONG TaoRa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4)
[2]  
南海新生代海底扩张的构造演化模式:来自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数据的新认识[J]. 李家彪,丁巍伟,高金耀,吴自银,张洁.地球物理学报. 2011(12)
[3]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科学实验与研究进展[J]. 李家彪.地球物理学报. 2011(12)
[4]   南海及邻近地区面波层析成像和S波速度结构 [J].
黄忠贤 ;
胥颐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12) :3089-3097
[5]   南海北部磁异常特征及对前新生代构造的指示 [J].
吴招才 ;
高金耀 ;
李家彪 ;
张涛 ;
沈中延 ;
杨春国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12) :3292-3302
[6]   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对油气成藏条件控制 [J].
解习农 ;
张成 ;
任建业 ;
姚伯初 ;
万玲 ;
陈慧 ;
康波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12) :3280-3291
[7]   南海磁性基底分布特征的地球物理研究 [J].
郝天珧 ;
徐亚 ;
赵百民 ;
张永军 ;
彭利丽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11) :2763-2774
[8]  
Research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pening:Evidence from analogue modeling[J]. SUN Zhen1,2, ZHOU Di1, ZHONG Zhihong3, XIA Bin2, QIU Xuelin1, ZENG Zuoxun4 & JIANG Jianqun5 1.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China;2. CAS Key Laboratory of Marginal Sea Geolog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3.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Shenzhen
[9]   南海海盆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 [J].
姚伯初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2) :1-13
[10]   南海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资源(英文) [J].
何廉声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8, (02)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