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新华夏式伸展盆海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演化的力学机制

被引:2
作者
丘元禧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
关键词
似新华夏式伸展盆海系; 陆缘扩张; 碰撞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2 [构造体系和构造形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中生代 (白垩纪 )以来 ,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发育一系列NNE、NE乃至NEE向 (与纬向构造联合 )的巨型右行张扭性断陷 (地堑、半地堑 )在平面上组成平行雁列的多字型构造 ,其深部发育同走向的上地幔隆起和基底拆离 ,地表常出现变质核杂岩和大型低缓倾角的伸展剥离断层 ,它主要是东亚及西太平洋大陆边缘陆缘扩张的产物 ,其地球动力学过程为晚燕山期以来的后造山期的大陆隆升和水平侧向伸展以及晚白垩世末一早第三纪、45Ma以来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碰撞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陆缘扩张型地洼盆地系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J].
邹和平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5, (04) :303-313
[2]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性质讨论 [J].
丘元禧,夏亮辉 .
中国区域地质, 1994, (03) :258-267
[3]   东亚滨太平洋地区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 [J].
崔盛芹 ;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90, (01) :1-12
[4]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杨森楠 ;
李思田 .
地质学报, 1983, (03) :213-223
[5]   中国东部新华夏系的演化规律及其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 [J].
谭忠福 ;
张启富 .
地质学报, 1983, (01) :43-50+108
[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刘和甫 ;
王维襄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83, (01) :22-32
[7]   福建省晶洞(钾长)花岗岩一般特征及成因初步探讨 [J].
吴克隆 ;
严炳铨 ;
陆振球 ;
刘金全 .
福建地质, 1982, (02) :1-28
[8]  
碰撞构造.[M].(英)考沃德(Coward;M.P.);(英)里斯(Ries;A.C.)著;徐贵忠等译;.地质出版社.1990,
[9]  
南海地质构造与陆缘扩张.[M].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构造研究室编;.科学出版社.1988,
[10]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张义佑 著.科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