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法律困境与探索

被引:8
作者
郭江山 [1 ]
李大庆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金融机构; 理财属性; 理财立法; 理财监管;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2.06.002
中图分类号
D922.281 [银行法];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理财需求增加的背景下,理财业务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同时在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法律纠纷。尤其是对理财活动属性和法律关系,在学界和实务界引起了广泛争论。另外,理财业务中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不清,理财业务跨业经营的法律空白和交集,保底承诺能否突破,监管机制缺失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国金融机构理财业务法规的探索中,需要注意在混业经营趋势下,采取统一立法形式,明确理财业务法律属性,建立防范利益输送机制的相关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银行担保的法律实践及其完善 [J].
郭德香 .
河北法学, 2011, 29 (05) :132-138
[2]   试析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要点 [J].
朱小川 .
上海金融, 2010, (02) :83-87
[3]   银行委托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应承担商事主体的审慎注意义务附视频 [J].
俞巍 ;
范黎红 ;
冯国亮 .
人民司法, 2009, (16) :78-81
[4]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J].
潘修平 ;
王卫国 .
现代法学, 2009, 31 (04) :60-68
[5]   论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 [J].
杨东 .
法学家, 2009, (02) :124-134+159
[6]   委托理财法律性质探析 [J].
杨虹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2 (06) :92-94
[7]   金融机构保底理财的合法性迷局与困境 [J].
郭雳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5) :111-119+157
[8]   论委托理财合同的风险责任——兼议新《证券法》的委托理财条款 [J].
张冬 .
学术交流, 2006, (02) :49-51
[9]   信托财产与中国信托法 [J].
耿利航 .
政法论坛, 2004, (01) :95-107
[10]  
2010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编写组,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