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45
作者
叶成志 [1 ]
唐明晖 [1 ]
陈红专 [2 ]
田莹 [1 ]
机构
[1] 湖南省气象台
[2] 湖南省怀化市气象台
关键词
飑线; 对流潜势; 触发机制; 预警依据; LAPS局地分析资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强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温度梯度直减率以及近地层较好的水汽条件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势条件;中低层冷平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能量锋和露点锋以及近地面层弱辐散、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动力耦合结构是强对流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中低层冷空气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触发机制;强对流风暴的前期以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为主,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北上过程中与湖南西部不断新生的对流回波结合后发展成飑线,飑线维持、发展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中层径向辐合(MARC)、低层辐散、速度大值区等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中低层明显的钩状回波结构、持续偏高的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值为靖州强冰雹预警的发布提供了有效依据,而低仰角距离地面1 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 m.s-1)则为道县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对流风暴内中气旋特征与强烈天气 [J].
吴芳芳 ;
俞小鼎 ;
张志刚 ;
周小刚 ;
韦莹莹 .
气象, 2012, 38 (11) :1330-1338
[2]   南岳高山站风对湖南2011年6月两例暴雨过程的指示作用 [J].
叶成志 ;
陈静静 ;
傅承浩 .
暴雨灾害, 2012, 31 (03) :242-247
[3]   一次罕见飑前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J].
戴建华 ;
陶岚 ;
丁杨 ;
王元 ;
陈雷 .
气象学报, 2012, 70 (04) :609-627
[4]   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冷池相互作用影响华北地区一次飑线过程发展维持的数值模拟 [J].
陈明轩 ;
王迎春 .
气象学报, 2012, 70 (03) :371-386
[5]   “6.3”区域致灾雷暴大风形成及维持原因分析 [J].
王秀明 ;
俞小鼎 ;
周小刚 ;
牛淑贞 .
高原气象 , 2012, (02) :504-514
[6]   2009年6月一次飑线过程灾害性大风的形成机制 [J].
梁建宇 ;
孙建华 .
大气科学, 2012, 36 (02) :316-336
[7]   桂西北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分析 [J].
农孟松 ;
祁丽燕 ;
黄海洪 ;
邓汝伊 ;
班荣贵 .
气象, 2011, 37 (12) :1519-1525
[8]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低压特征及发展因子分析 [J].
曹芳 ;
李昀英 .
暴雨灾害, 2011, 30 (01) :28-35
[9]   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强飑线成熟阶段特征分析 [J].
孙虎林 ;
罗亚丽 ;
张人禾 ;
刘黎平 ;
王改利 .
大气科学, 2011, 35 (01) :105-120
[10]   LAPS的设计原理、模块功能与产品应用 [J].
李红莉 ;
崔春光 ;
王志斌 .
暴雨灾害, 2009, 28 (01) :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