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电子书包的态度及理解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立春 [1 ]
焦建利 [2 ]
机构
[1] 信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
[2]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电子书包; 态度; 理解; 调查研究;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15.02.011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书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不同人群对电子书包褒贬不一,直接影响其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梳理与总结学生对电子书包的态度与理解,从而找出电子书包应用和推广的策略。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研究者对广东省佛山市197名高中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电子书包内涵有一致的理解并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认为自己适合使用电子书包的学科是语文和英语;女生与电子书包使用经验丰富的学生更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网龄长的学生对待网络管理方式更开放;男学生、电子书包经验少的学生、网龄长的学生对使用电子书包态度更积极。对此笔者建议:持续跟踪电子书包一线教学的发展,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之间应该开展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的任务;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运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基于Pad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BA4C模型 [J].
焦建利 ;
周晓清 .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 (01) :9-17
[2]   美国iPad项目及其对中国电子书包的启示 [J].
郁晓华 .
开放教育研究, 2014, 20 (02) :46-55
[3]   大脑学习探秘——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J].
汪晓东 ;
张立春 ;
肖鑫雨 .
开放教育研究, 2011, 17 (05) :40-51
[4]   视觉学习研究进展 [J].
何秋琳 ;
张立春 .
开放教育研究, 2011, 17 (04) :23-33
[5]   “电子书包”的遐想 [J].
黎加厚 .
远程教育杂志, 2011, 29 (04) :111-111
[6]   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 [J].
祝智庭 ;
郁晓华 .
电化教育研究, 2011, (04) :24-27+34
[7]   理解的维度之探讨 [J].
何晔 ;
盛群力 .
开放教育研究, 2006, (03) :28-34
[8]  
澳门中学生计算机态度与学习成绩之相关研究[D]. 林秀兰.华南师范大学 2007
[9]  
态度与行为[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 艾肯 (Aike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