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以内陆省份为例

被引:13
作者
李恒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内陆省份; 开放型经济; 比较优势;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1.03.01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内陆省份的开放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吸引外资、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工业化进程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内陆省份的开放发展不但面临产品自由流动的国际环境,也面临要素自由流动的国内环境,则适合其开放发展的模式不再是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型模式,而应该是强调生产要素流入型的资源要素整合型模式,这不但能够促进内陆省份发挥比较优势,而且能够通过吸引高级要素流入进行资源要素的结构性整合,并形成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分工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J].
李克强 .
求是, 2010, (11) :3-15
[2]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J].
彭文慧 .
改革, 2010, (02) :63-69
[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 [J].
张平 .
现代经济探讨, 2008, (07) :5-10
[4]   地区行政垄断与区域产业同构互动关系分析——基于省际的面板数据 [J].
于良春 ;
付强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6) :56-66
[5]  
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路径选择[J]. 宁宇.决策导刊. 2008(05)
[6]  
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路径选择[J]. 宁宇.决策导刊. 2008 (05)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与区域非均衡度比较研究——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 [J].
邸加萍 ;
李玉江 .
西北人口, 2008, (01) :7-12
[8]   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研究——长三角地区实践的理论思考 [J].
洪银兴 .
经济研究, 2007, (08) :13-20
[10]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J].
沈坤荣 ;
唐文健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46-57+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