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上震旦统藻白云岩特征及其成因机理
被引:30
作者:
王小林
[1
]
胡文瑄
[1
]
陈琪
[1
]
李庆
[1
]
朱井泉
[2
]
张军涛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藻白云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形成机理;
上震旦统;
塔里木盆地;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0.10.009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藻白云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从岩石学特征上看,藻白云岩可分为基质白云石、刃状白云石胶结物与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基质白云石为微晶自形白云石,晶体大小在2~5μm之间,未见任何灰质前驱物,发育球形与片状白云石;刃状白云石胶结物垂直藻颗粒边缘向孔隙中心生长,长度在几十到100μm之间,由一系列超微晶自形白云石沿c轴平行堆积而成;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分布在孔隙中心,一般小于50μm。从地球化学特征上看,基质白云石具有最高的Na2O含量(380×10-6),FeO、MnO含量中等(727×10-6、175×10-6);刃状白云石胶结物Na2O含量中等(290×10-6),FeO含量最低(200×10-6),MnO含量低于检测限;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具有最低的Na2O含量(200×10-6),最高的FeO、MnO含量(750×10-6、550×10-6)。样品碳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结果一致(2.1‰~3.0‰,PDB),氧同位素组成较古生代碳酸盐岩高(28.1‰~31.9‰,SMOW),说明震旦纪海水具有较高的δ18O值。笔者认为基质白云石为微生物调制作用下原生沉淀的结果;刃状白云石形成于准同生环境下大气水-海水混合流体等体积交代文石胶结物的过程;而菱形白云石胶结物则形成于埋藏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479 / 1494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