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热液蚀变与成矿时限

被引:57
作者
孟祥金 [1 ]
侯增谦 [2 ]
董光裕 [3 ]
刘建光 [3 ]
左力艳 [1 ]
杨竹森 [1 ]
肖茂章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江西地勘局大队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斑岩型铅锌银矿床; 矿化特征; 蚀变分带; 40Ar/39Ar年龄; 冷水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西冷水坑铅锌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铅锌银矿床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斑岩型铅锌银矿床。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床位于中国东部中生代月凤山火山盆地边缘,含矿斑岩为燕山中期碱性花岗斑岩,侵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地层内,斑岩体边部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矿区发育两种矿化类型,即斑岩型矿化与层状改造型矿化,此两种均与碱性花岗斑岩有关。矿化以Pb、Zn、Ag为主,伴生少量的Cu、Au。斑岩型的铅锌银矿化发生在斑岩体内以及接触带中,具有面型矿化特点并显示出明显的矿化分带性。层状改造型以铁锰银铅锌矿化为主,矿体均为隐伏状分布于碱性花岗斑岩附近的火山岩含铁锰地层中,产状与火山岩地层一致。铁锰碳酸盐铅锌银矿体在靠近斑岩体时,银铅锌矿化相应逐渐增强,而远离花岗斑岩体,矿化明显较弱。围岩蚀变作用明显,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蚀变特征、蚀变类型与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不同,缺少斑岩铜(钼)矿床早期蚀变的钾交代作用(黑云母化与钾长石化),发育大量铁锰碳酸盐蚀变。矿田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由岩体内向外蚀变可以分为三个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带和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斑岩型矿床的铅锌银矿化与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密切相关。通过对蚀变矿物绢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测定,获得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矿化年龄为162.8±1.6Ma,与含矿斑岩形成时间一致,说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银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国东部燕山中期陆内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951 / 196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冷水坑斑岩型银铅锌矿床含矿岩系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 [J].
左力艳 ;
孟祥金 ;
杨竹森 .
矿床地质, 2008, (03) :367-382
[2]   贵溪冷水坑银矿田银元素富集规律研究 [J].
严学信 ;
赵志刚 ;
何细荣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7, (01) :46-53
[3]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J].
侯增谦 ;
高永丰 ;
孟祥金 ;
曲晓明 ;
黄卫 .
岩石学报, 2004, (02) :239-248
[4]   碰撞造山型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J].
孟祥金 ;
侯增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黄卫 .
地学前缘, 2004, (01) :201-214
[5]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孟祥金 .
矿床地质, 2003, (01) :1-12
[6]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徐文炘 ;
肖孟华 ;
陈民扬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370-372
[7]   江西冷水坑斑岩银矿床的蚀变碳酸盐矿物与银矿化关系 [J].
魏明秀 .
矿产与地质, 1997, (01) :40-46
[8]   江西贵溪冷水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流体地球化学模拟及其地质意义 [J].
陈繁荣,裘愉卓 .
地球化学, 1995, (S1) :24-32
[9]   江西冷水坑含金斑岩及金矿化特征 [J].
董绍芳 .
江西地质, 1994, (01) :14-20
[10]   冷水坑银矿田成矿条件及矿床特征 [J].
黄振强 .
贵金属地质, 1993, (04) :284-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