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断陷中部发育走滑断层的地震证据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19
作者
胡玉双
齐仁理
魏亚荣
王国雷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方正断陷; 三维地震; 走滑断层; 花状构造; 海豚效应; 油气;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10.06.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方正断陷是依舒地堑中北部的一级负向构造单元。为了确定盆地的形成机制,明晰其中断层体系的性质,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方正断陷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剖面上"花状构造"、平面上断层雁行式展布与空间上"海豚效应"等6方面地震地质证据证明方正断陷中部发育走滑断层系。走滑断层发育证明方正断陷在新生代以来发生过右行平移运动。方正断陷是在走滑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与走滑相关的断陷盆地。综合走滑断层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预测,区内德善屯凹陷的中心及坡折处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71 / 12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伊通盆地断裂体系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J].
唐大卿 ;
何生 ;
陈红汉 ;
江涛 ;
邱玉超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3) :386-396
[2]   走滑构造与油气成藏 [J].
范秋海 ;
吕修祥 ;
李伯华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06) :76-80+209
[3]   走滑断层的识别标志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夏义平 ;
刘万辉 ;
徐礼贵 ;
郑良合 .
中国石油勘探, 2007, (01) :17-23+48+92
[4]   从地震信息看油气地质扭动构造的六大特征——兼述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典型扭动构造样式 [J].
杨克绳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1) :43-50
[5]   依舒地堑汤原、方正断陷古近纪边界断裂活动特征 [J].
王孔伟 ;
张帆 ;
刘志宏 ;
张兴洲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4) :445-454
[6]   伊通地堑断层系统与构造样式 [J].
孙万军 ;
刘宝柱 ;
李本才 ;
宋立中 .
现代地质, 2004, (04) :505-510
[7]   苏北盆地走滑断层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J].
刘玉瑞 ;
刘启东 ;
杨小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3) :279-283+293
[8]   东北依兰—伊通地堑方正断陷方正组的建立及其意义 [J].
黄清华 ;
杨建国 ;
孔惠 .
地层学杂志, 2003, (02) :138-145
[9]   依舒地堑新生代构造演化 [J].
许浚远 .
地球科学, 1997, (04) :70-74
[10]   方正断陷的形成及其动力学机制 [J].
高君 ;
李晶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7, (02) :19-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