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侵蚀环境不同坡面及坡位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被引:52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侯喜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侵蚀环境; 阴阳坡面;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1.021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阴阳坡面及不同坡位土壤水分、物理和养分特征,结果表明,与坡顶距离越远,表层土壤含水量由小变大。阴坡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较大。容重阴坡<阳坡,距坡顶越远,土壤容重、非活性孔度越小,孔隙比、活性孔度越大,同一坡向阳坡随土层加深土壤容重增大,阴坡表层土壤容重增加幅度较下层小,容重在剖面趋于均化。阴坡对土壤的改善优于阳坡,有利于植被生长。表层土壤全氮含量阴坡>阳坡,且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全氮和有机质在坡中下部累积。全磷在不同坡向和坡位变化不明显。速效钾在各坡位变化幅度较小且阴坡>阳坡。阴阳坡土壤各养分有向表层富集的趋势。坡面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比、活性孔度、毛管含水量和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非活性孔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对坡面进行植被恢复时,需结合坡面土壤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促进植被恢复演替。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黄土丘陵沟壑区弃耕地群落演替与土壤性质演变研究
    郝文芳
    梁宗锁
    陈存根
    唐龙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8) : 226 - 231
  • [2]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的植被恢复
    万雪琴
    胡庭兴
    张健
    李贤伟
    宫渊波
    [J]. 林业科学, 2005, (02) : 191 - 194
  • [3] 黄土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土壤性质变化研究
    彭文英
    张科利
    陈瑶
    杨勤科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 272 - 278
  • [4] 土壤胀缩运动对草原土壤的干扰作用
    田洪艳
    周道玮
    李质馨
    侯瑜
    鲁质博
    刘晓冬
    徐冶
    [J]. 草地学报, 2003, (03) : 261 - 268
  • [5] 纸坊沟流域狼牙刺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卜崇峰
    刘国彬
    戴全厚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3, (02) : 25 - 27
  • [6]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海林
    秦耀东
    朱文珊
    [J]. 土壤, 2003, (02) : 140 - 144
  • [7]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庞学勇
    刘庆
    刘世全
    吴彦
    林波
    何海
    不详
    [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2, (06) : 583 - 587
  • [8]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刘晚苟
    山仑
    邓西平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2, (04) : 107 - 114
  • [9]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土壤水文效应
    王国梁
    刘国彬
    常欣
    许明祥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 339 - 344
  • [10] 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王政权
    王庆成
    [J]. 生态学报, 2000, (06) : 945 -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