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生活转向

被引:3
作者
杨文华
机构
[1]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道德人格; 日常生活; 道德范型; 道德法则;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0.01.013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迄今为止,我国大学教育仍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人格教育,导致道德教育日益萎缩。道德教育应是一种生活中的人格教育,其起点、内容、过程都应介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促进他们的德性发展;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塑造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道德范型,激发他们的仰慕和效仿;重视校园文化、公寓文化和社团文化的道德内涵的构造和设计,构建道德法则的日常形态。在教育环境的无意识中,在不经意的感化中,大学生的心灵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研究 [J].
翟绪阁 ;
卢小君 ;
张国梁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8-13
[2]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求职行为作用机制研究 [J].
陈仪梅 ;
周红萍 ;
张淑华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90-96
[3]   充分发挥高校BBS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思考 [J].
姜德学 ;
姜丽丽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3
[4]  
善的求索.[M].(美)弗兰克纳(Frankena;W.K.)著;黄伟合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  
陶行知全集.[M].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6]  
陶行知教育文选.[M].陶行知 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