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镁铁质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88
作者
熊富浩 [1 ]
马昌前 [1 ,2 ]
张金阳 [3 ]
刘彬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基性岩墙; 锆石U-Pb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 弧后伸展; 东昆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白日其利镁铁质岩墙群以苏长辉长岩为主,含少量含斑辉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套岩墙群结晶侵位年龄为251±2Ma。岩石具有中等的Mg#(31~50)和高铝(16.25%~19.49%)的特征,整体属于钙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Na2O+K2O=2.75%~3.51%;FeOT/MgO=1.02~2.22);微量和稀土元素方面,岩石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轻稀土轻微富集和Eu正异常特征(∑REE=52.16×10-6~99.81×10-6,(La/Yb)N=2.08~5.49,δEu=1.0~1.3),所有岩石富集LILE(如Rb、Ba和Pb等)而亏损HFSE(如Nb、Ta、P和Ti等),且具有显著不同于地壳的不相容元素组成(如Nb/Ta比值)。岩墙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1103~0.71502,εNd(t)=-7.4~-3.6),具有相对集中且显著不同于地壳岩浆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2.37~1.07)。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指示镁铁质岩浆起源于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II,并未受到显著的地壳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岩石具有岛弧和洋中脊玄武岩双重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我们认为,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时期,在俯冲环境下,板片流体交代使上覆地幔楔发生富集,形成富集地幔II,随着该区伸展作用的加强,在早三叠世,进一步诱发了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并产生镁铁质岩浆,最终侵位结晶就形成了白日其利镁铁质岩墙群。
引用
收藏
页码:3350 / 336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 [J].
陈宣华 ;
尹安 ;
George GEHRELS ;
李丽 ;
蒋荣宝 .
地质学报, 2011, 85 (02) :157-171
[2]   东沟含钼斑岩由太山庙岩基派生? [J].
黄凡 ;
罗照华 ;
卢欣祥 ;
高飞 ;
陈必河 ;
杨宗锋 ;
潘颖 ;
李德东 .
矿床地质, 2009, 28 (05) :569-584
[3]   华北基性岩墙群的古地磁极及其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意义 [J].
侯贵廷 ;
Henry HALLS ;
Don DAVIS ;
黄宝玲 ;
杨默函 ;
王传成 .
岩石学报, 2009, 25 (03) :650-658
[4]   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 [J].
罗照华 ;
卢欣祥 ;
王秉璋 ;
陈必河 ;
黄凡 ;
杨宗锋 ;
汪洋 .
地学前缘, 2008, (04) :1-12
[5]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 [J].
莫宣学 ;
罗照华 ;
邓晋福 ;
喻学惠 ;
刘成东 ;
谌宏伟 ;
袁万明 ;
刘云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3) :403-414
[6]  
Geochemistr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IB and MORB in A’nyemaqen ophiolite zone: Evidence of Majixue-shan ancient ridge-centered hotspot[J]. GUO AnLin1?, ZHANG GuoWei1, SUN YanGui1,2, ZHENG JianKang2, LIU Ye1 & WANG JianQi1 1 National Key Lab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2 Qi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Xining 810012,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02)
[7]   Lu-Hf同位素体系及其岩石学应用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郑永飞 ;
高山 .
岩石学报, 2007, (02) :185-220
[8]   柴-欧微地块花岗岩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组成:基底性质和构造属性启示 [J].
陈能松 ;
王新宇 ;
张宏飞 ;
孙敏 ;
李晓彦 ;
陈强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1) :7-21
[9]  
阿尼玛卿蛇绿岩带OIB和MORB的地球化学及空间分布特征:玛积雪山古洋脊热点构造证据[J]. 郭安林,张国伟,孙延贵,郑健康,刘晔,王建其.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07)
[10]   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 [J].
罗照华 ;
魏阳 ;
辛后田 ;
詹华明 ;
柯珊 ;
李文韬 .
岩石学报, 2006, (06) :1672-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