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逆冲推覆带缩短量分形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杨圣彬 [1 ]
侯贵廷 [1 ]
郭庆银 [2 ]
潘立银 [3 ]
孙晔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逆冲推覆带; 分形理论; 剖面缩短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发育南北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构造带,通过求其地层的缩短量和正确估计应变的分布,可以定量地揭示岩层的变形特征,从而对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做出客观的判断。由于小尺度褶皱和断层的发育,采用传统的平衡地质剖面方法计算其缩短量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采用非线性的方法———分形几何学求取逆冲推覆构造的缩短量,将剖面中某一地层界线作为二维平面中的一条复杂曲线,求其分维数D,进而计算构造变形的总缩短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桌子山地区AB地质剖面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桌子山AB地质剖面的缩短量为8 km,应变为22.2%,其中由小尺度褶皱和断层引起的的缩短量为1 km。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纪中央古隆起形成机制 [J].
王庆飞 ;
邓军 ;
黄定华 ;
高帮飞 ;
徐浩 .
现代地质, 2005, (04) :546-550+595
[2]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 [J].
邓军 ;
王庆飞 ;
高帮飞 ;
黄定华 ;
杨立强 ;
徐浩 ;
周应华 .
现代地质, 2005, (04) :538-545
[3]   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J].
郭华 ;
吴正文 ;
柴育成 ;
冯明 .
现代地质, 2002, (02) :121-129
[4]   拉张盆地伸展量的分形分析——以渤海盆地为例 [J].
刘绍文 ;
王良书 ;
刘波 .
地质论评, 2001, (03) :229-233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 [J].
张进 ;
马宗晋 ;
任文军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0, (02) :124-133
[6]   库车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缩短量研究──以BC95-230剖面为例 [J].
施泽进 ;
曾庆 ;
苟量 ;
郑国生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9, (04) :402-406
[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加里东期后构造演化及其与古生界天然气的关系 [J].
李江涛 .
现代地质, 1997, (04) :81-85+87-88
[8]   河北省兴隆煤田及邻区厚皮式逆冲推覆构造与隐伏煤田问题 [J].
张长厚 ;
陈爱根 ;
白志达 .
现代地质, 1997, (03) :46-53
[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J].
刘少峰,杨士恭 .
地质科学, 1997, (03) :397-408
[10]   分形理论在剖面缩短量研究中的应用 [J].
施泽进 ;
罗蛰潭 ;
彭大钧 ;
曾庆 ;
不详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 , 1995, (03) :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