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多种能源矿产分布

被引:100
作者
邓军 [1 ]
王庆飞 [1 ]
高帮飞 [1 ]
黄定华 [2 ]
杨立强 [1 ]
徐浩 [1 ]
周应华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演化; 基底; 中央古隆起; 铀; 油气; 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7 [区域矿产、矿产分布];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有机—无机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的盆地之一。有机矿产包括煤、油气、煤层气等,分布于盆地内部,无机矿产以铀矿为主,处于盆—山转换部位。盆地边缘的造山活动控制了内部基底变形,基底变形又制约了盖层构造格局的演化,而后者决定了盆内有机矿产的源、运、储过程,如烃源岩展布、煤级分布等。造山活动和盆地演化共同制约着砂岩型铀矿的产出,油气在水平挤压和上覆地层压实作用下自内而外、自下而上输运,而于周缘造山带形成的含铀中低温无机成矿热液,在重力作用下,沿渗透率较大的透水层自上而下向盆地内部输运,还原性油气与氧化性含铀热液在盆—山过渡处相遇,导致无机流体的关键性物理化学参数的转变,使铀元素沉淀富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成矿(藏)作用的发生具备各自成矿要素,且无机成矿和有机成藏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地质过程之间存在耦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8 / 5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盒8段古含气范围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黄志龙 ;
高岗 ;
庞雄奇 ;
李亚晶 ;
马新华 ;
陈孟晋 .
现代地质, 2004, (04) :572-577
[2]   油气圈闭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关系探讨 [J].
孙晔 ;
李子颖 ;
肖新建 ;
侯高文 .
铀矿地质, 2004, (06) :337-343
[3]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低温热液流体的证据及意义 [J].
肖新建 ;
李子颖 ;
方锡珩 ;
欧光习 ;
孙晔 ;
陈安平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4) :301-304
[4]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富集规律的比较 [J].
魏永佩 ;
王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4) :385-392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因新探索 [J].
万丛礼 ;
付金华 ;
杨华 ;
张军 ;
高胜利 .
天然气工业, 2004, (08) :1-3+123
[6]   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难题与方法体系 [J].
邓军 ;
王庆飞 ;
黄定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3) :393-398
[7]   南岭地区两种类型盆地的压实流体系统及其矿化作用 [J].
邓军 ;
陈学明 ;
饶轶群 ;
孙忠实 ;
程小久 ;
沈崇辉 ;
王庆飞 .
现代地质, 2004, (01) :1-7
[8]   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J].
邸领军 ;
张东阳 ;
王宏科 .
石油学报, 2003, (02) :34-37
[9]   地球动力学与盆地层序及油气系统分析 [J].
刘和甫 ;
李小军 ;
刘立群 .
现代地质, 2003, (01) :80-86
[10]   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 [J].
刘德良 ;
谈迎 ;
孙先如 ;
李振生 ;
方国庆 ;
陶士振 .
沉积学报, 2002, (04) :69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