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标记对12个中外牛品种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被引:23
作者
李荣岭 [1 ]
张桂香 [2 ]
王志刚 [2 ]
王慧 [1 ]
韩旭 [2 ]
王冬蕾 [3 ]
王均辉 [4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 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
[3]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地方黄牛品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D O I
10.16288/j.yczz.2007.12.015
中图分类号
S823 [牛];
学科分类号
0905 ;
摘要
选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12对微卫星引物,采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技术,检测了9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和3个外来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及DS遗传距离。基于DA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个中外牛品种被聚为4类:Ⅰ类属于南方黄牛品种,包括恩施牛、黎平牛、昭通牛和川南山地牛;Ⅱ类属于中原黄牛品种,包括郏县红牛、早胜牛和平陆山地牛;Ⅲ类属于北方黄牛,包括延边牛和长白地方牛;Ⅳ类属于外来牛品种,包括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和德国黄牛。研究结果为中国地方牛品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63 / 14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J].
毛永江 ;
常洪 ;
杨章平 ;
张柳 ;
许明 ;
孙伟 ;
常国斌 ;
宋光明 ;
Henner Simianer .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02) :125-132
[2]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13个中外牛品种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J].
罗永发 ;
王志刚 ;
李加琪 ;
张桂香 ;
陈瑶生 ;
梁勇 ;
于福清 ;
宋卫涛 ;
张自富 .
生物多样性, 2006, (06) :498-507
[3]   山东地方鸡种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J].
陈红菊 ;
岳永生 ;
樊新忠 ;
张传生 ;
杜立新 .
畜牧兽医学报, 2004, (01) :33-36
[4]   部分黄牛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马月辉 ;
曹红鹤 ;
陈幼春 ;
王栋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6) :696-699
[5]   中国黄牛品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J].
陈幼春 ;
曹红鹤 .
生物多样性, 2001, (03) :275-283
[6]   微卫星DNA标记对5个中外黄牛品种/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J].
吴伟 ;
王栋 ;
曹红鹤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5-10
[7]   Y染色体多态性与中国黄牛起源和分类研究 [J].
雷初朝 ;
陈宏 ;
胡沈荣 .
西北农业学报, 2000, (04) :43-47
[8]   探讨微卫星DNA作为皮埃蒙特和南阳杂交牛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 [J].
曹红鹤 ;
王雅春 ;
陈幼春 ;
Y.Zhang ;
L.Ferretti .
遗传学报, 1999, (06) :621-626
[9]   中国四品种黄牛性染色体多态性的研究 [J].
陈宏 ;
邱怀 ;
詹铁生 ;
贾敬肖 .
遗传, 1993, (04) :14-17+50
[10]   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及品种起源演变的探讨 [J].
于汝梁 ;
辛彩云 ;
陈琳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5) :61-6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