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相图引发的奇迹——论活动论构造—古地理

被引:14
作者
何登发 [1 ]
李德生 [2 ]
王成善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 活动论; 沉积相图; 礁滩气田; 大数据;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构造-古地理在地学基础研究与能源矿产勘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学者与勘探家进行了长期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勘探为例,探讨了沉积相图在油气勘探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活动论思想在相图编制中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40余年对四川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的研究,引发了长兴组生物礁、飞仙关组鲕滩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与普光、龙岗、元坝等大气田的持续发现,相图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油气田大发现的奇迹;将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相结合,探索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原型盆地,表明四川盆地内部及周缘在该时期内构造-古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台地边缘是礁、滩发育的有利场所,台地内凹陷则是烃源岩分布的有利地区;对沉积盆地的复位与复原有助于矿产资源的预测。新一轮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将基于海量地质调查与油、气、煤勘探等资料,大数据时代下的活动论古地理重建必将带来地学的进步与资源勘查的系列发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40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 [J].
张国伟 ;
郭安林 ;
王岳军 ;
李三忠 ;
董云鹏 ;
刘少峰 ;
何登发 ;
程顺有 ;
鲁如魁 ;
姚安平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 43 (10) :1553-1582
[2]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何登发 ;
李德生 ;
张国伟 ;
赵路子 ;
樊春 ;
鲁人齐 ;
文竹 .
地质科学, 2011, 46 (03) :589-606
[3]   活动古地理重建的实践与思考——以青藏特提斯为例 [J].
王成善 ;
郑和荣 ;
冉波 ;
刘本培 ;
李祥辉 ;
李亚林 ;
孙红军 ;
陈建平 ;
胡修棉 .
沉积学报, 2010, 28 (05) :849-860
[4]   从古地磁研究看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过程 [J].
黄宝春 ;
周烑秀 ;
朱日祥 .
地学前缘, 2008, (03) :348-359
[5]   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环海槽礁、滩富气带勘探 [J].
王一刚 ;
洪海涛 ;
夏茂龙 ;
范毅 ;
文应初 .
天然气工业, 2008, (01) :22-27+161
[6]   川东北龙潭(吴家坪)组沉积相与烃源岩发育 [J].
黄大瑞 ;
蔡忠贤 ;
朱扬明 .
海洋石油, 2007, (03) :57-63
[7]   活动论构造古地理与中国大型叠合盆地海相油气聚集研究 [J].
李思田 .
地学前缘, 2006, (06) :22-29
[8]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洪海涛 ;
夏茂龙 ;
张静 ;
宋蜀筠 ;
刘划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702-714
[9]   四川盆地北部开江-梁平海槽边界及特征初探 [J].
魏国齐 ;
陈更生 ;
杨威 ;
杨雨 ;
贾东 ;
张林 ;
肖安成 ;
陈汉林 ;
吴世祥 ;
金惠 ;
沈珏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99-105
[10]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J].
马永生 ;
牟传龙 ;
郭彤楼 ;
谭钦银 ;
余谦 .
地学前缘, 2005, (03) :17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