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底板岩层破坏规律光纤测试方法与效果

被引:10
作者
孙斌杨 [1 ]
张平松 [1 ,2 ]
付茂如 [1 ,2 ]
许时昂 [1 ]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2] 全国煤炭行业矿井水害综合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底板破坏深度; 分布式光纤测试; 应变场; 钻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26 [矿山压力观测与设备];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煤层开采后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及其精细特征的探查一直是矿井生产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文章结合淮南某矿6煤层开采条件,利用钻孔植入方法安装分布式光纤,构建应变场测试空间系统,依据回采进度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与岩层应变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岩层变形与破坏深度(14m)及其特征,所得结果与孔间电阻率层析(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成像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及监测效果,对井下底板岩层破坏特征判断准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01 / 7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采煤塌陷残余变形监测上的应用 [J].
方星 ;
刘建奎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9 (02) :260-264
[2]   采场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分布式光纤监测与分析 [J].
张丹 ;
张平松 ;
施斌 ;
王宏宪 ;
李长圣 .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 (05) :952-957
[3]   并行电法监测工作面“垮落带”岩层动态变化 [J].
吴荣新 ;
张卫 ;
张平松 .
煤炭学报, 2012, 37 (04) :571-577
[4]   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理 [J].
孟祥瑞 ;
徐铖辉 ;
高召宁 ;
王向前 .
煤炭学报, 2010, 35 (11) :1832-1836
[5]   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综述 [J].
施龙青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3) :17-23
[6]   煤层底板导水裂隙演化规律的电法探测研究 [J].
刘树才 ;
刘鑫明 ;
姜志海 ;
邢涛 ;
陈酩知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2) :348-356
[7]   煤层采动底板破坏规律动态观测研究 [J].
张平松 ;
吴基文 ;
刘盛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1) :3009-3013
[8]   隧道健康诊断BOTDR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技术研究 [J].
施斌 ;
徐学军 ;
王镝 ;
王霆 ;
张丹 ;
丁勇 ;
徐洪钟 ;
崔何亮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5) :2622-2628
[9]   开采煤层底板“四带”划分理论与实践 [J].
施龙青 ;
韩进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5, (01) :19-26
[10]   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研究 [J].
张丹 ;
施斌 ;
徐洪钟 .
工程地质学报, 2004, (04) :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