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共同集聚测度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夏永红 [1 ,2 ]
沈文星 [1 ]
李存芳 [2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共同集聚; 测度方法; 测度范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梳理了基于离散空间单元和连续空间单元的共同集聚测度方法,并从共同集聚测度方法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测度范围和选择合适方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种共同集聚测度方法之间具有继承和交叉发展的趋势;测度范围包括异质性产业、异质性公司和异质性人群共同集聚,微观异质性主体的共同集聚是未来共同集聚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据研究目的、研究范围、数据要求以及集聚动力来源等选择合适的共同集聚测度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集聚研究 [J].
冯鹏飞 ;
申玉铭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 19 (02) :49-59
[2]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空间共同集聚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J].
朱慧 ;
周根贵 ;
任国岩 .
经济地理, 2015, 35 (11) :117-124
[4]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 [J].
张琳彦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06) :113-118
[5]   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北京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J].
袁海红 ;
张华 ;
曾洪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9) :38-50
[6]   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与评价 [J].
郑蔚 .
经济地理, 2012, 32 (07) :74-80
[7]   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 [J].
陈国亮 ;
陈建军 .
管理世界, 2012, (04) :82-100
[8]   京津冀都市圈制造业产业链的空间集聚度分析 [J].
马国霞 ;
朱晓娟 ;
田玉军 .
人文地理, 2011, 26 (03) :116-121
[9]   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 [J].
马国霞 ;
石敏俊 ;
李娜 .
管理世界, 2007, (08) :58-65+172
[10]   集聚、多样性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张卉 ;
詹宇波 ;
周凯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3)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