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

被引:283
作者
陈国亮 [1 ]
陈建军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产业关联; 空间地理; 共同集聚;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2.04.008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建立了基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的二三产业共同集聚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二三产业共同集聚形成的内在机制和演化机理,并采用全国21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发现,(1)产业前后向关联和知识密集度有助于促进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水平的提高,这种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2)当商务成本超过一定的阀值之后,产业共同集聚呈现分离趋势,二三产业从互补效应开始向挤出效应转变,而且这一阀值存在行业异质性;(3)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助于周边城市的二三产业共同集聚度的提高。基于稳健性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通过空间结构调整,打造都市圈等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10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J].
孟可强 ;
陆铭 .
南方经济, 2011, (02) :3-15
[2]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工业企业效率影响研究 [J].
韩德超 .
统计研究, 2011, 28 (02) :65-70
[3]   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外围模式” [J].
许政 ;
陈钊 ;
陆铭 .
世界经济, 2010, 33 (07) :144-160
[5]   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 [J].
范剑勇 ;
石灵云 .
管理世界, 2009, (08) :65-72+187
[6]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陈建军 ;
陈国亮 ;
黄洁 .
管理世界, 2009, (04) :83-95
[7]   跨国生产与垂直专业化:一个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 [J].
李宏艳 ;
齐俊妍 .
世界经济, 2008, (09) :30-40
[8]   产业协同集聚:长三角经验及对京津唐产业发展战略的启示 [J].
高峰 ;
刘志彪 .
河北学刊, 2008, (01) :142-146
[10]   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 [J].
马国霞 ;
石敏俊 ;
李娜 .
管理世界, 2007, (08) :58-6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