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纪—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42
作者
蔚远江
胡素云
雷振宇
何登发
张立平
许世军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党工委办公室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新疆库尔勒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沉积响应; 逆冲断裂; 前陆冲断带; 扇体; 三叠纪—侏罗纪; 准噶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从冲断活动的产物———各种成因扇体(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出发,由16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8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三叠—侏罗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三叠纪扇体在乌尔禾—夏子街地区发育叠置程度最好,T1b到T3b,其由盆内向盆缘老山方向退缩迁移明显,并具T1b到T2k1由盆缘向盆内、T2k2到T3b由盆内向盆缘迁移的2个进退波动变化。侏罗纪扇体在八道湾组最为发育,总体叠置关系较差,J1b到J2t,均呈由盆内向盆缘老山退缩沉积的退覆式迁移特征。三叠纪到侏罗纪,总体为由强到弱的退覆式冲断活动及扇体迁移模式,即随主要同生控扇断裂分布由盆缘向老山方向退缩迁移,冲断活动强度由盆缘向盆地方向逐渐减弱直至停息;相应地,各期扇体平面上分布规模渐小,总体呈由盆内向盆缘老山退缩迁移的沉积响应,两者耦合性良好。各类扇体的沉积分布受不同时期同生断裂活动的严格控制,其时空叠置及迁移规律的差异是红山嘴—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及乌尔禾—夏子街各构造带冲断作用地域性及作用强度差异性的沉积响应。进而引入“活动性指数”的概念与方法,对前陆冲断带同生断裂的冲断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化统计分析,并根据冲断推覆事件的地层、沉积标识划分出T1b-T3b、J1b-J2x、J2t三套构造层序,识别出三叠—侏罗纪的3个逆冲推覆幕、6次逆冲推覆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423 / 43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 [J].
蔚远江 ;
何登发 ;
雷振宇 ;
尹成 ;
张立平 ;
胡素云 ;
董大忠 .
地质学报, 2004, (05) :612-625
[2]   中国西北地区陆内前陆盆地的鉴别标志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现代地质, 2004, (02) :151-156
[3]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J].
何登发 ;
陈新发 ;
张义杰 ;
况军 ;
石昕 ;
张立平 .
石油学报, 2004, (03) :1-10
[4]   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建立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隆升过程时空坐标的设想和方法 [J].
伊海生 ;
王成善 ;
李亚林 ;
林金辉 ;
侯明才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2) :1-15
[5]   中亚与中国西部侏罗纪沉积盆地的成因分析 [J].
罗金海 ;
车自成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67-170
[6]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析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地学前缘, 2000, (04) :459-469
[7]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J].
蔡忠贤 ;
陈发景 ;
贾振远 .
地学前缘, 2000, (04) :431-440
[8]   前陆盆地与造山带耦合过程及其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J].
于福生 ;
漆家福 ;
陈书平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4) :50-54
[9]   西准噶尔前陆盆地二叠纪火山—沉积序列与盆地演化耦合 [J].
赵玉光 ;
肖林萍 .
地质论评, 2000, (05) :530-535
[10]   渤海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的时空关系 [J].
侯贵廷 ;
钱祥麟 ;
蔡东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