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麦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氮素利用、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被引:44
作者
严奉君 [1 ,2 ]
孙永健 [1 ,2 ]
马均 [1 ,2 ]
徐徽 [1 ]
李玥 [1 ,2 ]
代邹 [1 ,2 ]
杨志远 [1 ,2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 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秸秆还田; 土壤肥力; 米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高、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生育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产量及米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和氮肥运筹对结实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品质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均有效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以及稻谷产量,增加了稻米蛋白质含量、稻米胶稠度,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度以及垩白粒率,且高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优于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处理。同时,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处理,均以m基肥∶m蘖肥∶m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模式最优,均能有效调节水稻灌浆结实期叶片SPAD值,提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及稻谷产量;但稻米品质方面,高土壤肥力以m基肥∶m蘖肥∶m穗肥为5∶3∶2时最佳;而低土壤肥力可适当提高氮肥后移比例,以m基肥∶m蘖肥∶m穗肥=3∶3∶4最佳。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灌浆期剑叶SPAD值与稻米出糙率、整精米率以及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47*0.90**);与垩百度、垩白粒率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而高土壤肥力下稻米品质各项指标分别与齐穗后19~27d剑叶SPAD值,低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与齐穗后13~19d剑叶SPAD值相关系数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J].
袁玲 ;
张宣 ;
杨静 ;
杨春蕾 ;
曹小闯 ;
吴良欢 .
作物学报, 2013, 39 (02) :350-359
[2]   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J].
陈培峰 ;
董明辉 ;
顾俊荣 ;
惠锋 ;
乔中英 ;
杨代凤 ;
刘腾飞 .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 (06) :715-722
[3]   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武际 ;
郭熙盛 ;
鲁剑巍 ;
王允青 ;
许征宇 ;
张晓玲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3) :587-594
[4]   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J].
葛立立 ;
王康君 ;
范苗苗 ;
马义虎 ;
张乐 ;
刘立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12) :1-6
[5]   油菜作绿肥还田的培肥效应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J].
王丹英 ;
彭建 ;
徐春梅 ;
赵锋 ;
章秀福 .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 (01) :85-91
[6]   两种生态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J].
李旭毅 ;
孙永健 ;
程洪彪 ;
郑宏祯 ;
刘树金 ;
胡蓉 ;
马均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4) :773-781
[7]   氮肥运筹和栽培方式对杂交籼稻Ⅱ优498结实期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J].
李旭毅 ;
孙永健 ;
程宏彪 ;
郑洪帧 ;
杨志远 ;
贾现文 ;
刘树金 ;
胡蓉 ;
马均 .
作物学报, 2011, 37 (09) :1650-1659
[8]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 [J].
高利伟 ;
马林 ;
张卫峰 ;
王方浩 ;
马文奇 ;
张福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7) :173-179
[9]   不同施氮时期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J].
张军 ;
谢兆伟 ;
朱敏敏 ;
孔妤 ;
熊飞 .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05) :656-661
[10]   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探讨 [J].
刘洪鹄 ;
赵玉明 ;
王秀颖 ;
冯艳杰 ;
杨威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 (03)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