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与共建:现代性视阈下乡村文化的危机与重建

被引:35
作者
闫惠惠
郝书翠
机构
[1] 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关键词
现代性; 乡村文化; 文化危机; 文化重建;
D O I
10.13793/j.cnki.42-1020/c.2016.01.026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在现代性的冲击下,"离土"性使乡村社会的"历史感"与"当地感"被剥离,破坏了乡村旧有之意,也带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坍塌。当我们用"他者"的视角、以现代性模式来改造农村时,却在实践中发现农村现代性转变既缺乏产业基础,也缺乏精神基础。双重缺失使中国农村现代性无法确立,也使得乡村文化的重构未能完成。多元现代性理论为中国农村现代性实现提供新的路径的同时,也为传统乡村文化的重建提供了可能。现代性模式的确立与乡村文化的重建,是一个内生于中国农村的同构过程。目前,关注多方博弈中各种力量的均衡,给予农民更多的"话语权"是现代性与乡村文化共建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的兴起与农业经营主体分化的再思考——以水稻生产为例 [J].
陈义媛 .
开放时代, 2013, (04) :137-156
[3]   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J].
乌丙安 ;
孙庆忠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 (01) :28-44
[4]   农村社会的崩解? 当代台湾农村新发展的启示 [J].
黄应贵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3-10
[5]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J].
杨春时 .
求是学刊, 2003, (01) :44-47
[6]   “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 [J].
温铁军 .
读书, 1999, (12) :3-11
[7]  
传统村落生活的逻辑.[D].杨华.华中师范大学.2007, 04
[8]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9]  
乡村社会关键词.[M].贺雪峰;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10]  
回应革命与改革.[M].韩敏春;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