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大风落区的天气学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研究

被引:44
作者
杨晓霞 [1 ]
胡顺起 [2 ]
姜鹏 [1 ]
万明波 [1 ]
王文青 [1 ]
刘桂才 [3 ]
高慧君 [1 ]
蒲章绪 [4 ]
华雯丽 [5 ]
机构
[1] 不详
[2] 山东省气象台
[3] 不详
[4] 山东省临沂市气象局
[5] 山东省潍坊市气象局
[6] 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局
[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8] 不详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气候特征; 天气系统配置模型; 物理量参数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1971 2008年山东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系统配置模型和物理量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分为四种类型:槽前型、槽后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型和横槽型。春季和秋季以槽前型为主,6月和8月槽后型较多,副高边缘型只出现在7月。副高边缘型的对流不稳定能量最高,0~6 km风垂直切变最小;槽后型风垂直切变最大,对流不稳定能量也较大;槽前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大;横槽型的风垂直切变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都较小。在鲁西北和鲁中地区槽前型最多,鲁南地区槽后型最多,横槽型主要影响山东北部和半岛地区,副高边缘型主要影响鲁西北和鲁中地区。在内陆地区,春季大气湿度小,不稳定能量低、上下层温差大、0~6km风垂直切变大,大风指数大;夏季低层大气暖湿,对流不稳定能量高、风垂直切变小,大风指数小。鲁南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温湿条件比鲁西北和鲁中地区高。在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低层大气湿度大、温度低,对流不稳定能量小,大风指数较小,但是K指数、θse上下层之差和0~6 km风垂直切变较大,低层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月变化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057 / 106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夏末华北低槽尾部雹云的生成环境和结构特征
    苏爱芳
    银燕
    蔡淼
    [J]. 高原气象, 2012, (05) : 1376 - 1385
  • [2] 长生命史飑线在强、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
    姚晨
    郑媛媛
    张雪晨
    [J].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 1366 - 1375
  • [3] “6.3”区域致灾雷暴大风形成及维持原因分析
    王秀明
    俞小鼎
    周小刚
    牛淑贞
    [J]. 高原气象, 2012, 31 (02) : 504 - 514
  • [4]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孙继松
    陶祖钰
    [J]. 气象, 2012, 38 (02) : 164 - 173
  • [5] 一次阵风锋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夏文梅
    慕熙昱
    徐琪
    徐芬
    [J]. 高原气象, 2011, 30 (04) : 1087 - 1095
  • [6] 利用探空资料判别北京地区夏季强对流的天气类别
    雷蕾
    孙继松
    魏东
    [J]. 气象, 2011, 37 (02) : 136 - 141
  • [7] 京津冀地区强对流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
    苏永玲
    何立富
    巩远发
    李泽椿
    郁珍艳
    [J]. 气象, 2011, 37 (02) : 177 - 184
  • [8] 渤海中南部海区一次雷暴大风过程分析
    贺靓
    于超
    吕新民
    李玉杰
    [J]. 海洋预报, 2011, 28 (01) : 19 - 24
  • [9] 陕西中部一次超强雷暴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罗慧
    刘勇
    冯桂力
    王仲文
    马启明
    吴林荣
    [J]. 高原气象 , 2009, (04) : 816 - 826
  • [10] 北京雷暴大风日环境特征分析
    廖晓农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1) : 54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