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成员参与不足:特征、成因及破解之道

被引:4
作者
刘西川 [1 ]
陈立辉 [2 ]
李俊浩 [3 ]
机构
[1]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3]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 互助资金; 农村金融; 金融脱贫;
D O I
10.20032/j.cnki.cn10-1359/f.2017.03.007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基于贵州等5省160个样本村调查数据,本文从股权参与、管理参与和业务参与三个维度实证考察互助资金组织的成员参与及其特征,揭示成员参与不足的成因并探寻破解之道。研究发现:(1)样本地区农户不愿入股,普通成员与贫困成员参与管理少,非贫困群体得到贷款多。(2)农户不愿入股或入股少是因为现有制度政策设计未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非精英群体参与管理少是政府干预与社区分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贫困群体参与贷款少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贫困者自身方面的原因。本文认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科学决策和激励相容机制是破解互助资金组织成员参与困境的可行之道。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重构股权参与、管理参与及贷款参与提出了具体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6+141 +141-14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目标、治理要点及政府支持 [J].
刘西川 ;
陈立辉 ;
杨奇明 .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 (10) :20-27+110
[2]   贫困村互助资金存在精英俘获吗——基于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的经验证据 [J].
胡联 ;
汪三贵 ;
王娜 .
经济学家, 2015, (09) :78-85
[3]   政农关系视角下扶贫合作组织名实分离的过程与逻辑——基于Y县扶贫互助社的分析 [J].
陆汉文 ;
岳要鹏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4) :38-42
[4]   社会化生计视角下扶贫互助组织“名实分离”现象及其生成逻辑——以川东Z村扶贫互助社为例 [J].
陆汉文 ;
岳要鹏 .
学术论坛, 2015, 38 (03) :97-103
[5]  
民族地区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绩效的评价与分析——以贵州省H村为例的个案研究[J]. 谢丽霜,李可.北京金融评论. 2014(04)
[6]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治理:问题、结构与机制 [J].
刘西川 ;
陈立辉 ;
杨奇明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 (04) :1-11
[7]   贫困村互助资金瞄准贫困户了吗——来自全国互助资金试点的农户抽样调查证据 [J].
李金亚 ;
李秉龙 .
农业技术经济, 2013, (06) :96-105
[8]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机制及绩效分析——基于安徽省5县109个机构数据 [J].
张敬石 ;
韦克游 ;
李万明 ;
郭沛 .
新疆农垦经济, 2013, (03) :56-61
[9]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目标瞄准、还款机制及供给成本——以四川省小金县四个样本村为例 [J].
刘西川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8) :65-72+111
[10]   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 [J].
林万龙 ;
杨丛丛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02) :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