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农关系视角下扶贫合作组织名实分离的过程与逻辑——基于Y县扶贫互助社的分析

被引:4
作者
陆汉文
岳要鹏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
关键词
扶贫合作组织; 名实分离; 压力型体制; 政农关系;
D O I
10.14063/j.cnki.1008-9314.2015.04.034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以Y县为例,从政农关系角度探讨扶贫互助社"名实分离"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存在较大张力,这是造成扶贫互助社"名实分离"的深层原因。受资金逐利本性驱动,扶贫互助社"名实分离"和资金安全问题的显现具有一定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优先从政治角度出发将"不出事"作为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将扶贫互助社纳入科层体系加以控制,在彻底规避资金安全问题和社会稳定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扶贫互助社的"名实分离"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县乡两级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建立民主的合作新体制——新密市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机制的调查研究报告[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7(04)
[2]   社会化生计视角下扶贫互助组织“名实分离”现象及其生成逻辑——以川东Z村扶贫互助社为例 [J].
陆汉文 ;
岳要鹏 .
学术论坛, 2015, 38 (03) :97-103
[3]   压力型体制: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12, (11) :4-12
[4]   政治问题的行政化:基层改革的逻辑——对四川省L县T镇人大代表专职化改革的实证观察 [J].
申恒胜 ;
王玲 .
理论与改革, 2010, (06) :52-55
[5]   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安全性与风险控制——7省18个互助资金试点的调查与思考 [J].
黄承伟 ;
陆汉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9 (05) :14-20
[6]   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异地复制的效果——基于比较的分析 [J].
宁夏 ;
何家伟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4) :20-32+95
[7]   合作型反贫困理论与仪陇的实践 [J].
林万龙 ;
钟玲 ;
陆汉文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11) :59-65
[8]   组织创新与贫困地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运行——河南、安徽试点案例研究 [J].
陆汉文 ;
钟玲 .
农村经济 , 2008, (10)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