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甲基藿烷:陆相湖盆中古沉积环境的分子化石

被引:7
作者
王广利 [1 ]
王铁冠 [1 ]
张林晔 [2 ]
王忠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油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2-甲基藿烷; 盐湖相; 碳酸盐岩; 氧化还原程度; 济阳坳陷; GC-MS-M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 [历史地质学、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A环上带C-2或C-3位取代基的甲基藿烷常常用于反映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Summons et al., 1999)。通过GC-MS和GC-MS-MS分析,在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沉积岩中检测到了丰富而完整的C28-C362α-甲基藿烷系列。2-甲基藿烷来源于蓝细菌体内的2β-甲基细菌藿烷多醇(Summons et al.,1999),在成岩作用中这种多羟基化合物易于结合到干酪根中,并在随后的热降解生烃过程中释放出2-甲基藿烷。2-甲基藿烷具有与藿烷类似的异构化反应,但转化速率和热力学平衡点有所变化。2-甲基藿烷的发育与古沉积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高丰度2-甲基藿烷仅出现在浅水、低能量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中,随着成熟度增加,2-甲基藿烷指数增大,随着湖盆水体扩大和深度增加,2-甲基藿烷指数迅速减小;在整个生烃阶段泥质岩中2-甲基藿烷都不发育。2-甲基藿烷的组成和分布形式反映了水体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2-甲基藿烷对于古沉积环境的恢复和古生态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则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厘定有效烃源岩体。
引用
收藏
页码:902 / 9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的组合特征 [J].
朱光有 ;
金强 ;
张水昌 ;
戴金星 ;
张林晔 ;
李剑 .
地质学报, 2004, (03) :416-427
[2]   柴达木盆地咸湖相生油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朱扬明 ;
苏爱国 ;
梁狄刚 ;
程克明 ;
翁焕新 ;
彭德华 .
地球化学, 2003, (02) :117-123
[3]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意义 [J].
张林晔 ;
孔祥星 ;
张春荣 ;
周文 ;
徐兴友 ;
李政 .
地球化学, 2003, (01) :35-42
[4]   藻类勃发——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J].
刘传联 ;
徐金鲤 ;
汪品先 .
地质论评, 2001, (02) :207-210+8
[5]   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沉积中的甲藻甾烷:海侵指相的标志物? [J].
侯读杰 ;
王铁冠 ;
张一伟 ;
张林晔 ;
张传林 .
地质论评, 1997, (05) :524-528
[6]  
张林晔,刘庆,张春荣著.东营凹陷成烃与成藏关系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7]  
孙镇城等著.中国新生代咸化湖泊沉积环境与油气生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