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斑牙鲆引进种群同工酶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30
作者
李鹏飞 [1 ]
刘萍 [1 ]
柳学周 [1 ]
高天翔 [2 ]
王清印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
关键词
漠斑牙鲆; 同工酶; 多态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引进种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子一代的同工酶进行检测。分析了48个样本的15种同工酶在漠斑牙鲆肌肉和肝脏两种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15种同工酶共记录了33个基因座位,其中Me-1、Adh-1、Sdh-1、Sdh-2、Gdh-1、G6 pd-1、Pgm-1、Idh-1、Cat-1、Pod-1和Pgi-1共11个座位呈多态,多态座位百分数是33.3%。平均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有效数值Ae为1.219 6,预期杂合度He为0.121 9,实际杂合度Ho为0.154 7。同时还分析了漠斑牙鲆各个多态座位的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这些数据说明,漠斑牙鲆群体拥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还处于种质资源维持较好的状态,有利于对其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对其遗传育种工作的展开。[中国水产科学,2006,13(1):13-19]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牙鲆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J].
黎中宝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3) :102-108
[2]   牙鲆群体生化遗传学研究——Ⅱ.等位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J].
黎中宝 ;
邹志华 ;
常建波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3)
[3]   栉孔扇贝六种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附视频 [J].
王志铮 ;
李太武 ;
刘艳 ;
孙修勤 ;
郭皓 ;
李春茂 ;
宋林生 ;
相建海 .
海洋与湖沼, 2002, (03) :232-238
[4]   真鲷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差异 [J].
王伟继 ;
孔杰 ;
庄志猛 ;
孟宪红 .
生物多样性, 2000, (04) :391-396
[5]   山东近海牙鲆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J].
尤锋 ;
王可玲 ;
相建海 ;
徐成 ;
吴谡琦 .
海洋与湖沼, 1999, (02) :127-133
[6]   几种鲤科鱼类及杂种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 [J].
朱蓝菲 .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2, (04) :539-545
[7]  
Genetic variation in marine teleosts: High variability in habitat specialists and low variability in habitat generalists[J] . P. J. Smith,Y. Fujio.Marine Biology . 198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