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4
作者
方先文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小麦籽粒; 蛋白质含量; 遗传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高蛋白小麦品种"重庆面包麦"与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9号"配制了P1、P2、F1、F2、B1(F1/P1)和B2(F1/P2)世代,以每个世代单株籽粒的混合面粉为单位,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高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性,F2群体的次数分布出现2个明显的峰;②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第一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二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多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③对于该组合而言,按F2计算,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7 19%,多基因的遗传率为11 18%。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的精确度及其改善途径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戚存扣 .
作物学报, 2001, (06) :787-793
[2]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中分布参数估计的IECM算法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00, (06) :699-706
[3]   利用回交B1和B2及F2群体鉴定数量性状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王建康 .
生物数学学报, 2000, (03) :358-366
[4]   QTL混合遗传模型扩展至2对主基因+多基因时的多世代联合分析 [J].
盖钧镒 ;
章元明 ;
王建康 .
作物学报, 2000, (04) :385-391
[5]   利用P1F1P2和F2或F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J].
章元明 ;
盖钧镒 ;
张孟臣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6-9
[6]   植物数量性状QTL体系检测的遗传试验方法 [J].
盖钧镒 ;
管荣展 ;
王建康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9, (01) :37-43
[7]   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J].
莫惠栋 .
中国农业科学, 1995, (02) :1-7
[8]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及早代选择效应Ⅰ.籽粒品质性状间及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 [J].
王建设 ;
刘广田 ;
王岳光 .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3) :239-245
[9]   小麦子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Ⅱ 遗传模型和性状相关 [J].
吕德彬 ;
霍清涛 ;
夏百根 ;
李莲芝 ;
阎滋福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4) :305-311
[10]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