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困难视阈下的事实认定与刑事推定

被引:22
作者
琚明亮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推定; 主观罪责; 证明责任; 规范适用; 法定化;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20.02.003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从法律效果上看,刑事推定实际具有实体与程序的双重功能。以"主观罪责型"推定与"证明责任型"推定为例,前者改变了构成要件中主观罪责的证明方式,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将有限的举证责任转由被告人承担,使其成为刑事推定的不利方。为在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实现刑事推定所预想的制度目标,不但需要对其基础事实之内容予以严格限定,突出其法定性与可证明性,而且需要明确推定事实与裁判事实之间的合理界分,强调事实认定者的心证对推定结果的可能影响,并在适用前提上,仅将刑事推定作为证明困难处境下的末位选择加以使用,在作用范围方面可将其适当扩大至定罪外的部分量刑情节。在立法选择上,考虑到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刑事立法应当对刑事推定保持最低限度的容忍态度,尽量减少其创设及适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证明困难解决体系视野下的刑事推定 [J].
褚福民 .
政法论坛, 2011, 29 (06) :51-61
[2]   刑事主观事实的证明问题初探 [J].
孙道萃 ;
黄帅燕 .
证据科学, 2011, 19 (05) :539-547
[3]   论持有型犯罪主观故意之推定认定 [J].
张云鹏 .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84-87
[4]   认真对待刑事推定 [J].
劳东燕 .
法学研究, 2007, (02) :21-37
[5]   再论推定 [J].
裴苍龄 .
法学研究, 2006, (03) :119-127
[7]   刑法中的推定责任制度 [J].
李恩慈 .
法学研究, 2004, (04) :28-36
[8]   论刑事推定规则 [J].
贺平凡 .
政治与法律, 2003, (02) :121-127
[9]   论持有型犯罪之主观罪过 [J].
程宗璋 .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1) :49-52
[10]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及其证明责任研究 [J].
李宝岳 ;
吴光升 .
政法论坛, 1999, (06) :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