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分匹配”到“专业导向”——高考志愿模式的转变对高校专业建设的驱动作用分析

被引:43
作者
王存宽 [1 ,2 ]
吕慈仙 [3 ,4 ]
杨桂珍 [5 ]
机构
[1]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 宁波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3]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4]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5]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总分匹配; 专业导向; 专业建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为了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浙江省和上海市相继发布了实施方案。方案首次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提出了"3+3"的选考科目,并且探索实行"专业+学校"的平行志愿填报模式。新模式在考生价值判断方式上实现了高考志愿从"总分匹配"向"专业导向"的转变,并且符合Gale-Shapley机制,具有公平和抗策略性。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了高中系列课程改革,更重要的是驱动了高校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内涵、凝练专业特色,当然也可能存在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给高中课程标准带来负面影响,以及间接促使区域、城乡教育不公平进一步拉大等弊端。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曹洪军.中国矿业大学.2011, 03
[2]  
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机制研究.[D].李凤.西南财经大学.2010, 08
[3]   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分析——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 [J].
吕慈仙 ;
乐传永 .
教育研究, 2014, 35 (01) :98-104
[4]   高校专业自主选择机制的构建 [J].
吕慈仙 .
教育发展研究, 2012, 32 (23) :38-44
[5]   探索专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优化机制——以宁波大学为例 [J].
郑孟状 ;
李学兰 ;
林上洪 ;
王存宽 ;
吕慈仙 .
中国大学教学, 2012, (11) :30-32
[6]   服务型教育体系下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的构建 [J].
吕慈仙 ;
郑孟状 .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23) :52-56
[7]   “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利与弊 [J].
刘海峰 .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8) :87-87
[8]   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 [J].
樊明成 ;
陈小伟 .
大学教育科学, 2009, (03) :91-96
[9]   双重压力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J].
胡赤弟 .
高等教育研究 , 2009, (02) :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