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研究者的专业成长

被引:13
作者
郑毓信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数学教育研究; 专业成长; 问题与案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O1-4 [];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1 ;
摘要
数学教育研究者应当"上通理论,下达课堂",并切实加强研究工作的思想性,包括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以下是当前特别重要的一些研究问题:教育领域中诸多"草根典型"的涌现;"模式潮"的兴起;什么是促进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主要环节?中国的数学教育在当前还存在哪些"误区"和"盲点"?以"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加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这样研究者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4 / 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 [J].
郑毓信 .
数学教育学报, 2013, 22 (01) :1-7
[2]   动态与省思:聚焦数学教育 [J].
郑毓信 .
中学数学月刊, 2012, (11) :1-4
[3]   聚焦“课堂文化”与“中观文化” [J].
郑毓信 .
人民教育, 2012, (19) :35-37
[4]  
姜怀顺:做逆风而行的理想主义者[J]. 李帆.人民教育. 2012(11)
[5]   未来的课堂:解放人的自主性与个性——关于“十年课程教学改革”的讨论 [J].
余慧娟 ;
钱丽欣 .
人民教育, 2011, (24) :34-36
[6]   数学教育的误区与盲点 [J].
郑毓信 .
人民教育, 2011, (Z1) :47-52
[7]  
中国数学教育:扬弃与借鉴[J]. 赵雄辉.湖南教育(下). 2010(05)
[9]  
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郑毓信, 2012
[10]  
数学教育新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郑毓信,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