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1年广州人工触发闪电观测试验和应用

被引:29
作者
张义军 [1 ]
杨少杰 [2 ]
吕伟涛 [1 ]
郑栋 [1 ]
董万胜 [1 ]
李斌 [2 ]
陈绍东 [2 ]
张阳 [1 ]
陈绿文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
[2] 广东省防雷中心
关键词
触发闪电; 回击电流; 感应电压; 探测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32 [不稳定天气的电];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6—2011年夏季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开展了广东综合闪电观测试验(GCOELD)。试验期间,针对人工触发闪电进行了近距离声、光、电、磁特征等综合测量,对自动气象站电源线和信号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压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并对广东省地闪定位网的探测效率和定位精度与人工触发闪电进行了比对和校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触发闪电回击峰值电流范围为-31.93~-6.67 kA,回击电流波形的半峰宽度的范围为6.18~74.19μs,10%—90%的上升时间范围为0.24~2.25μs。触发闪电的上行正先导的发展速度在10~4~10~5m/s量级;人工触发闪电的回击过程在架空电源线路(1200 m长,2 m高)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可达十几千伏;广东电网闪电定位系统对人工触发闪电事件的探测效率为95%,平均定位误差为759 m,闪电定位系统反演得到的电流峰值与实际测量的电流峰值平均相对偏差为16.3%。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一次多分叉多接地的空中触发闪电过程 [J].
李俊 ;
吕伟涛 ;
张义军 ;
董万胜 ;
郑栋 ;
陈绍东 ;
邱实 ;
王涛 ;
刘恒毅 ;
陈绿文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1) :95-100
[2]   人工触发闪电引发的低压电源系统过电压特征 [J].
陈绍东 ;
张义军 ;
杨少杰 ;
董万胜 ;
王建国 ;
吕伟涛 ;
王孝波 .
高电压技术, 2009, 35 (12) :2944-2952
[3]   人工触发闪电电流波形特征参数分析 [J].
赵阳 ;
郄秀书 ;
孔祥贞 ;
张广庶 ;
张彤 ;
杨静 ;
冯桂力 ;
张其林 ;
王东方 .
物理学报, 2009, 58 (09) :6616-6626
[4]   时间差闪电监测网的误差分析和布局优化 [J].
张文娟 ;
孟青 ;
吕伟涛 ;
姚雯 ;
张义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4) :402-410
[5]   一次多回击自然闪电的高速摄像观测 [J].
李俊 ;
张义军 ;
吕伟涛 ;
董万胜 ;
陈绍东 ;
李斌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4) :401-411
[6]   火箭触发闪电通道的亮度特征分析 [J].
吕伟涛 ;
张义军 ;
周秀骥 ;
孟青 ;
郑栋 ;
马明 ;
王飞 ;
陈绍东 ;
郄秀书 .
气象学报, 2007, (06) :983-993
[7]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J].
张义军 ;
孟青 ;
马明 ;
董万胜 ;
吕伟涛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611-620
[8]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夏季地闪活动时空特征分析 [J].
郑栋 ;
孟青 ;
吕伟涛 ;
张义军 ;
柴秀梅 ;
马明 .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638-644
[9]   闪电放电特征和雷暴电荷结构研究 [J].
郄秀书 ;
张义军 ;
张其林 .
气象学报, 2005, (05) :646-658
[10]  
闪电云内放电过程的宽带干涉仪观测研究[D]. 刘恒毅.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