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脉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

被引:82
作者
陈正乐
宫红良
李丽
王小凤
陈柏林
陈宣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阿尔金山脉; 新生代隆升与剥露过程; 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阿尔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文中主要是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分析,探讨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和剥露过程。来自阿尔金山脉34个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片麻岩样品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表明,阿尔金山脉存在至少5个阶段的剥露作用,反演出阿尔金山脉具有多期次、阶段性的隆升特征,并存在差异性:EW向的阿尔金北缘拉配泉—红柳沟山体隆升-剥露时间早(61~34Ma);NE向且末—茫崖山脉的主要隆升时间位于始新世晚期—中新世(42~11Ma);沿阿尔金(主)断裂山体的隆升-剥露最为年轻,存在三期主要的剥露作用:10·2~7·3、5·5~4·5和2·1~1·8Ma。结合区域磷灰石测年数据、区域变形事件及其阿尔金断裂走滑历史分析,推测阿尔金山脉在晚白垩世曾有过初期隆升和剥露,古近纪的剥露局限于阿尔金山脉北缘EW向的山脉,始新世晚期—中新世、上新世晚期和早更新世的山脉剥露作用遍及了青藏高原北缘山脉,8Ma是青藏高原抬升和变形的一期重要构造事件发生时间;前陆盆地和阿尔金山间盆地的沉积作用研究也显示了阿尔金山脉的隆升剥露过程与阿尔金断裂的走滑及其相关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具有很好的耦合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阿尔金山脉新生代剥露历史——前陆盆地沉积记录 [J].
陈正乐 ;
刘健 ;
孙知明 ;
王小凤 ;
裴军令 ;
宫红良 .
地质通报, 2005, (04) :302-308
[2]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 [J].
李海兵 ;
杨经绥 .
地学前缘, 2004, (04) :345-359
[3]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近系磁性年代研究进展 [J].
孙知明 ;
杨振宇 ;
葛肖虹 ;
裴军令 ;
郭新传 ;
李伟民 ;
马志强 ;
徐树金 .
地质通报, 2004, (Z2) :899-902
[4]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中段构造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J].
柏道远 ;
孟德保 ;
刘耀荣 ;
马铁球 .
中国地质, 2003, (03) :240-246
[5]   阿尔金断裂双层花状构造的厘定 [J].
刘俊来 ;
潘宏勋 ;
任收麦 ;
葛肖虹 ;
叶惠文 .
地质科学, 2003, (01) :52-59
[6]   从新疆叶城剖面砂岩和砾岩组分看西昆仑山的剥蚀历史 [J].
郑洪波 .
地质力学学报, 2002, (04) :297-305
[7]   第四纪磨拉石组分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对新疆叶城柯克亚剖面第四系砾石成分测量结果的认识 [J].
刘训 ;
王军 ;
张招崇 ;
王永 .
地质通报, 2002, (11) :759-763
[8]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正乐 ;
万景林 ;
王小凤 ;
陈宣华 ;
潘锦华 .
地球学报, 2002, (04) :295-300
[9]   西昆仑北部山前普鲁地区山体抬升的裂变径迹研究 [J].
万景林 ;
王二七 .
核技术, 2002, (07) :565-567
[10]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 [J].
王瑜 ;
万景林 ;
李齐 ;
王非 ;
王二七 .
地质学报, 2002, (02) :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