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及不稳定性诊断分析

被引:21
作者
吴哲红 [1 ,2 ]
虞苏青 [2 ]
丁治英 [1 ]
伍红雨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贵州省安顺市气象局
[3] 贵阳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
关键词
贵州地区; 暴雨; 数值模拟;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L);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4年5月29~30日发生在贵州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用模拟结果对强降水的流场以及不稳定机制等进行了诊断分析,以解释强降水发生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这次降水是由多种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高、低层环流配置以及高空急流位置的变化等共同作用产生的;高层辐散区发展、低层辐合加强,形成"抽气机"效应,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加强,垂直涡度发展,激发出次级环流;对不稳定性的分析表明,降水开始为对流不稳定能量触发,降水加强后对流不稳定层次降低,对流不稳定能量减弱;中层锋区附近θe面陡立,有倾斜涡度发展,继而中层锋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能量发展,降水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307 / 13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J].
任余龙 ;
寿绍文 ;
李耀辉 .
高原气象, 2007, (02) :344-352
[2]   贵州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附视频 [J].
刘开宇 ;
赵重安 ;
牟佳 ;
王世权 .
贵州气象, 2005, (06) :15-18
[3]   高低空急流在云南大范围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共同特征 [J].
何华 ;
孙绩华 .
高原气象, 2004, (05) :629-634
[4]   位涡诊断在云南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J].
范可 ;
琚建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87-393
[5]   2000年7月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姜勇强 ;
张维桓 ;
周祖刚 ;
张志华 .
高原气象, 2004, (01) :55-61
[6]   一次青藏高原东侧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王川 ;
寿绍文 .
气象, 2003, (07) :7-12
[7]   梅雨暴雨与高空急流的统计与动力分析 [J].
王小曼 ;
丁治英 ;
张兴强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1) :111-117
[8]   高低空急流耦合对长江中游强暴雨形成的机理研究 [J].
朱乾根 ;
周伟灿 ;
张海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3) :308-314
[9]   滇中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J].
段旭 ;
李英 .
高原气象, 2000, (02) :253-259
[10]   一次江淮暴雨的MPV及对称不稳定研究 [J].
李耀辉 ;
寿绍文 .
气象科学, 2000, (02) :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