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黄彩霞 [1 ]
柴守玺 [2 ]
赵德明 [3 ]
李志贤 [4 ]
常磊 [2 ]
王婷 [5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3] 甘肃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4]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5]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灌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0.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冬小麦临抗2号为试验材料,在冬灌水(180mm)相同的条件下,其他生育期以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不等共设置5个处理。结果表明,返青期各层土壤有效含水量(AWC)均较低(2.37mm),至拔节期突增(9.88mm),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降低,成熟期降至2.54mm,特别是处理W1和W2在成熟期0~60cm层处于萎蔫点以下。处理间AWC的差异在灌浆期表现最为明显,尤其处理W1和W3,在0~60cm层AWC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差异。冬小麦日耗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开花期,阶段耗水量最大的时期是播种~返青,冬灌水充足是保证出苗率和后期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基本条件。处理W3具有最高籽粒产量(6296.52kg/hm2)、千粒重(53.12g)和单位面积穗数(61.83万穗/hm2),但相对灌水较少的处理W4(籽粒产量6240.37kg/hm2)而言,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均较低。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R=0.99**)、WUE(R=0.97**)、开花期~成熟期耗水量(CAm)(R=0.88*)、全生育期耗水量(CAt)(R=0.88*)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生育后期水分胁迫,加速了冬小麦的衰老进程,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处理W4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不同水分处理旱稻农田蒸散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
    崔晓军
    薛昌颖
    杨晓光
    杨婕
    张秋平
    王化琪
    BAMBouman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 49 - 54
  • [2] 干旱环境下春小麦最优调亏灌溉制度确定
    张步翀
    黄高宝
    [J].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1) : 69 - 72
  • [3] 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
    张凤云
    张恩和
    景锐
    黄高宝
    成雪峰
    [J]. 草业学报, 2007, (02) : 94 - 98
  • [4] 不同时期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邵玺文
    刘红丹
    杜震宇
    杨晶
    孟繁霞
    马景勇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1) : 193 - 196
  • [5]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肖俊夫
    刘战东
    段爱旺
    刘祖贵
    李晓东
    [J]. 灌溉排水学报, 2006, (02) : 20 - 23
  • [6] C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特征
    苏培玺
    严巧娣
    [J]. 生态学报, 2006, (01) : 75 - 82
  • [7] 水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秋英
    李发东
    张依章
    欧国强
    刘孟雨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 809 - 812+839
  • [8] 生育后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俊儒
    龚月桦
    翟丙年
    李生秀
    [J]. 土壤通报, 2005, (06) : 94 - 98
  • [9]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江晓东
    李增嘉
    侯连涛
    王芸
    王雪
    颜红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 20 - 24
  • [10]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最优灌溉制度的研究
    刘增进
    李宝萍
    李远华
    崔远来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4) : 58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