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权的定义

被引:18
作者
王利明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格权概念; 民法典; 人格尊严;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20.01.09
中图分类号
D923.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本文通过考察人格权概念的发展历史及人格权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格权概念具有可定义性,其重要原因在于法律人格与人格法益的分离。人格权以人格尊严为价值,因而人格权的概念形成具有一定的价值基础。由于人格权益具有可支配性和排他性,因此人格权概念形成存在法理支撑。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格权的概念有了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人格权概念具有了可定义性。我国民法典对人格权概念的定义应当保持开放性,并使人格权概念既能与相关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体系相契合,也能充分包含新型人格利益和新型人格权。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7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人格权立法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 [J].
石佳友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18, (04) :140-161+208
[2]   再论人格权的民法表达 [J].
邹海林 .
比较法研究, 2016, (04) :1-17
[3]   人格权确认与构造的法律依据 [J].
韩强 .
中国法学, 2015, (03) :138-158
[4]   人格权的利益结构与人格权法定 [J].
张平华 .
中国法学, 2013, (02) :43-57
[5]   基本权利的体系思维 [J].
张翔 .
清华法学, 2012, 6 (04) :12-36
[6]   《论人的尊严》一书评介 [J].
孔亭 .
国外社会科学, 2011, (02) :144-148
[7]   人格权制度历史沿革考 [J].
徐国栋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8, (01) :3-12
[8]   财产权、自由与人格权——对民法典制定的启示 [J].
胡田野 .
湖南社会科学, 2004, (05) :177-180
[9]   自然人具体人格权的法律探讨 [J].
尹田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03) :17-23
[10]   论法律人格内涵的变迁和人格权的发展——从民法中的人出发 [J].
马骏驹 ;
刘卉 .
法学评论, 2002, (01) :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