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块北部~90Ma斑岩型矿床年代学及成矿地质背景

被引:34
作者
王保弟 [1 ]
许继峰 [2 ]
刘保民 [3 ]
陈建林 [2 ]
王立全 [1 ]
郭琳 [3 ]
王冬兵 [1 ]
张万平 [1 ]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3] 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关键词
碰撞型矿床; 90Ma成矿作用; 斑岩矿床; 拉萨地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3 [脉岩、浅成岩(次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个大型—超大型斑岩Cu-Mo-Au矿床的发现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这些含矿斑岩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120~110Ma、~90Ma、54~45Ma和18~12Ma4个阶段,其中90Ma左右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报道拉萨地块北部尼玛县拔拉扎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并分析了该期的成矿地质背景。两件花岗闪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92.1±1.2Ma、93.8±1.2Ma,代表了岩浆的结晶时代;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88.2~89.6Ma,代表了拔拉扎矿床的成矿年龄。依据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拉萨地块北部~90Ma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既不可能是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平板俯冲或洋脊俯冲的产物,也不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消减直接的产物,而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消减闭合之后碰撞过程的产物。因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北部地区~90Ma的岩浆作用及其成矿作用是形成于碰撞的构造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41]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J].
潘桂棠 ;
莫宣学 ;
侯增谦 ;
朱弟成 ;
王立全 ;
李光明 ;
赵志丹 ;
耿全如 ;
廖忠礼 .
岩石学报, 2006, (03) :521-533
[42]   西藏永珠—果芒错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叶培盛 ;
吴珍汉 ;
胡道功 ;
江万 ;
杨欣德 .
现代地质, 2005, (04) :508-514
[43]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J].
莫宣学 ;
董国臣 ;
赵志丹 ;
周肃 ;
王亮亮 ;
邱瑞照 ;
张风琴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281-290
[44]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上三叠统确哈拉群与下伏岩系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及意义 [J].
陈玉禄 ;
张宽忠 ;
李关清 ;
尼玛次仁 ;
赵守仁 ;
陈国荣 .
地质通报, 2005, (07) :621-624
[45]   从多岛弧盆系研究实践看板块构造登陆的魅力 [J].
潘桂棠 ;
王立全 ;
尹福光 ;
朱弟成 ;
耿全如 ;
廖忠礼 .
地质通报, 2004, (Z2) :933-939
[46]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驱龙铜矿Re-Os年龄及成矿学意义 [J].
孟祥金 ;
侯增谦 ;
高永丰 ;
黄卫 ;
曲晓明 ;
屈文俊 .
地质论评, 2003, (06) :660-666
[47]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及青藏高原隆升 [J].
芮宗瑶 ;
侯增谦 ;
曲晓明 ;
张立生 ;
王龙生 ;
刘玉琳 .
矿床地质, 2003, (03) :217-225
[48]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王淑贤 ;
高永丰 ;
杜安道 ;
黄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09-618
[49]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 [J].
王建平 ;
刘彦明 ;
李秋生 ;
岳国利 ;
裴放 .
地质通报, 2002, (07) :40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