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40
作者
侯林慧 [1 ]
彭平安 [1 ]
于赤灵 [1 ]
张文正 [2 ]
张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原油;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7.05.007
中图分类号
P593 [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色谱-质谱(GC-MS)、裂解-色谱-质谱(Py-GC-MS)、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姬塬与西峰地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重新确定了原油成熟度及对应源岩的形成环境。分析表明,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偏轻,介于-30‰~-33‰之间。原油饱和烃馏分中五环三萜烷含量较高;藿烷以C30藿烷占优势,C29藿烷次之;含较高的18α(H)-30-降新藿烷(C29Ts);C30重排藿烷和伽马蜡烷含量较低;规则甾烷含量高并以C29甾烷为主,含一定的孕甾烷、升孕甾烷和重排甾烷;芳烃馏分中富含萘、菲系列化合物;沥青质裂解产物中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含量很低。原油成熟度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0.82%左右,是烃源岩在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油源分析表明,该区原油主要来源于三叠系长7段泥岩,有机质形成于水体较深、淡水湖相沉积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97 / 5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川中侏罗系原油重排藿烷类化合物的组成及成因探讨 [J].
朱扬明 ;
钟荣春 ;
蔡勋育 ;
罗毅 .
地球化学, 2007, (03) :253-260
[2]   柴达木盆地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与成因类型 [J].
段毅 ;
彭德华 ;
张晓宝 ;
周世新 ;
王智平 ;
张辉 .
沉积学报, 2003, (02) :355-359
[3]   宏观藻类化石在沉积相研究中的意义 [J].
崔攀峰 ;
李健 ;
胡海涛 ;
张永强 .
石油学报, 2000, (05) :36-38+121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矿侏罗系原油油源 [J].
陈建平 ;
黄第藩 .
沉积学报, 1997, (02) :100-104
[5]   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 [J].
段毅 ;
马兰华 .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04) :31-36
[6]   煤成烃生成和运移的模拟实验──芳烃产物的特征及其意义 [J].
卢双舫 ;
赵锡嘏 ;
王子文 ;
刘晓艳 ;
黄第藩 .
石油学报, 1996, (01) :47-53
[7]   初论原油单体烃系列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与生油环境之间的关系 [J].
赵孟军,黄第藩 .
地球化学, 1995, (03) :254-260
[8]  
生物标记化合物指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K.E彼得斯(K.E.Peters), 1995
[9]  
干酪根地球化学[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傅家谟, 1995
[10]  
中国陆相油气生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主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