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针阔混交林锥栗种子距离制约研究

被引:6
作者
杜彦君 [1 ]
彭闪江 [2 ]
徐国良 [1 ]
黄忠良 [1 ]
黄玉佳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 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锥栗; 种子扩散; 距离制约; 动物捕食; 病原体侵染; 种子大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Janzen-Connell距离制约假说认为:扩散到远离母树地点的种子,更容易逃避种子捕食者和病原体侵染。验证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种子是否支持该假说,可以预测锥栗种群分布格局,解释锥栗种群更新不良的原因。在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内,选择离成年母树3、10和15m处,进行种子放置实验,以及种子消毒和未消毒埋土实验。在无覆盖实验中,10m处大种子的消失数始终最大,种子离母树距离和种子大小两个因素对种子消失数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排除哺乳动物实验中,种子放置第一周,种子消失数均很少。整个试验期,种子离母树距离和种子大小两个因素对种子消失数也没有显著性影响。在病原体实验中,埋土前两个月,经过消毒的种子袋中种子均保存完好,没有病原体侵染。埋土的种子从第三个月到第六个月,不同距离处的种子,以及消毒和未消毒处理的种子,被侵染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被侵染的种子数到第六个月趋于稳定。因此,锥栗种子被脊椎动物取食,不呈现距离制约(Distance-dependent)格局;而被病原体侵染的种子命运则支持距离制约假说。
引用
收藏
页码:998 / 10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鼎湖山锥栗种子扩散过程中死亡因素分析 [J].
杜彦君 ;
彭闪江 ;
徐国良 ;
黄忠良 .
生态环境, 2006, (06) :1284-1288
[2]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水文学过程中总有机碳动态 [J].
尹光彩 ;
周国逸 ;
张德强 ;
王旭 ;
褚国伟 ;
刘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655-1660
[3]   鼎湖山锥栗种子特征及其对动物取食格局的影响 [J].
彭闪江 ;
徐国良 .
生态环境, 2005, (04) :493-497
[4]   啮齿动物对种子的传播 [J].
程瑾瑞 ;
张知彬 .
生物学通报, 2005, (04) :11-13
[5]   锥栗种子萌发和贮藏特性的初步研究 [J].
杨期和 ;
叶万辉 ;
张云 ;
廖富林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1) :92-95
[6]   捕食风险及其对动物觅食行为的影响 [J].
路纪琪 ;
张知彬 .
生态学杂志, 2004, (02) :66-72
[7]   东灵山两个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 [J].
王巍 ;
刘灿然 ;
马克平 ;
于顺利 .
植物学报, 1999, (04) :85-92
[8]   Neighbourhood analyses of tree seed predation by introduced rodents in a New Zealand temperate rainforest [J].
Wilson, Deborah J. ;
Wright, Elaine F. ;
Canham, Charles D. ;
Ruscoe, Wendy A. .
ECOGRAPHY, 2007, 30 (01) :105-119
[9]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density- and distant-dependent recruitment of mahogany (Swietenia macrophylla) in southeastern Amazonia [J].
Norghauer, Julian M. ;
Malcolm, Jay R. ;
Zimmerman, Barbara L. ;
Felfili, Jeanine M. .
OECOLOGIA, 2006, 148 (03) :437-446
[10]  
Evidence that fungal pathogens inhibit recruitment of a shade-intolerant tree, white birch ( Betula papyrifera ), in understory habitats[J] . D. L. O’Hanlon-Manners,P. M. Kotanen.Oecologia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