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成果框架的认证单元应用路径与方法探究

被引:12
作者
鄢小平
胡洋
机构
[1] 国家开放大学
关键词
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框架; 标准体系; 认证单元; 技术路径;
D O I
10.16161/j.issn.1008-0597.2015.04.015
中图分类号
G720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7 ;
摘要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学习成果框架和标准体系。通过基于资格框架(学习成果框架)开发的认证单元组合证书或课程体系,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之间的沟通与衔接。通过"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融通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培训)资源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5+102 +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 [J].
鄢小平 .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33 (01) :30-38
[2]   江苏省中高职5年一贯制衔接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建议 [J].
高潮 ;
谢婷 .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 (18) :4-7
[3]   我国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中标准体系的构建 [J].
王延华 ;
卢玉梅 ;
鄢小平 ;
王立科 .
中国远程教育, 2014, (03) :32-36+96
[4]   从资格框架看我国“学分银行”制度中学习成果框架的建立 [J].
卢玉梅 ;
王延华 ;
孙静怡 .
中国远程教育, 2013, (11) :36-41
[5]   “中职—电大直通车”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可行性分析 [J].
蔡惠 ;
何学纪 ;
陈少琼 ;
邓孟忠 ;
古义权 ;
胡新生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8 (03)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