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被引:30
作者
杨立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编; 逻辑结构; 人格利益; 人格权;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9.02.00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经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首次审议的《民法典分则各编(草案)》的人格权编,在激烈的争论中终于面世,并且向全国公开征求修改意见,不仅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们的充分肯定,而且也得到了公众舆论的好评。这部法律草案植根于中国独特的实践土壤,总结了《民法通则》实施以来确认人格权、保护人格权的丰富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民事主体享有的人格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整部草案的逻辑结构严谨、和谐,既与《民法总则》的一般性规定相一致,又与民法分则其他各编相关内容相一致,且自身体系完整、自洽,重点突出,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法律草案。该编目前还存在部分逻辑上的不足,例如将人格权编规定在分则的第三编,与《民法总则》第2条与第五章规定民事权利类型的顺序不一致等,在下一步的修订中应当进一步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2]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3]   抽象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之构建 [J].
杨立新 ;
刘召成 .
法学研究, 2011, 33 (01) :81-97
[4]   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一般人格权 [J].
杨立新 ;
刘召成 .
广东社会科学, 2010, (06) :176-185
[5]   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决定权 [J].
杨立新 ;
刘召成 .
学海, 2010, (05) :181-190
[6]   脱离人体的器官或组织的法律属性及其支配规则 [J].
杨立新 ;
曹艳春 .
中国法学, 2006, (01) :47-55
[7]   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 [J].
杨立新 ;
曹艳春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4) :56-66
[8]   论构建以私权利保护为中心的性骚扰法律规制体系 [J].
杨立新 ;
张国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6-23
[9]   论性自主权的界定及其私法保护 [J].
郭卫华 .
法商研究, 2005, (01) :60-66
[10]   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 [J].
杨立新 ;
王海英 ;
孙博 .
法学研究, 1995, (02)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