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1960—2013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7
作者
张伟伟
王允
张国斌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西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基于西南地区108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Arc GIS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其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4年来,西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在波动中呈降低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4.509 mm/10 a,其中降低幅度以20世纪90年代最大,距平值为-19.526 mm,增幅却以70年代最显著,为12.744 mm,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参考作物蒸散量大幅下降,最低值出现在2000年,为628.264 mm;从季节变化看,春夏季呈降低、秋冬季却有上升的趋势。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以云贵高原西部为高值中心,向四周递减,且低值区分布面积远大于高值区,高值区位于云南高原和广西丘陵部分地区,低值区分布在四川盆地、贵州高原、松潘高原和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影响西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因子主要以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为主,但各区所受主控因子却不尽相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基于湿润指数的1960—2011年中国西南地区地表干湿变化特征
    王允
    刘普幸
    曹立国
    高原
    雍国正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5) : 830 - 838
  • [2] 中国西南地区日照时数变化及影响因素
    杨小梅
    安文玲
    张薇
    常丽
    王亚敏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5) : 52 - 60
  • [3] 甘肃省1960—2008年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刘普幸
    卓玛兰草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9) : 1561 - 1571
  • [4] 中国西北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定量化成因
    曹雯
    申双和
    段春锋
    [J]. 生态学报, 2012, 32 (11) : 3394 - 3403
  • [5]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
    黄荣辉
    刘永
    王林
    王磊
    [J]. 大气科学 , 2012, (03) : 443 - 457
  • [6] 四川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王春艳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 (01) : 35 - 40
  • [7] 1971~2008年我国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的归因
    尹云鹤
    吴绍洪
    戴尔阜
    [J]. 科学通报, 2010, (22) : 2226 - 2234
  • [8] 近60年来东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
    曾丽红
    宋开山
    张柏
    王宗明
    杜嘉
    [J]. 水科学进展, 2010, 21 (02) : 194 - 200
  • [9] 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
    何慧根
    胡泽勇
    荀学义
    孙俊
    郝丽
    徐丽娇
    彭雯
    [J]. 高原气象 , 2010, (01) : 10 - 16
  • [10] 我国参考作物蒸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
    张方敏
    申双和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5) : 705 - 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