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被引:24
作者
崔聪聪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安全; 人格权; 损害赔偿额; 举证责任倒置; 集体诉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损害赔偿问题是个人信息安全的戈尔迪之结。愈演愈烈的个人信息滥用行为与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有关。在界定个人信息控制权为人格权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以及获利等因素,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和增设集体诉讼,完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程序机制,进而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缓解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危机。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欧盟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郭雪慧 .
云南社会科学, 2013, (04) :131-135
[2]   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13, 35 (04) :62-72
[3]   比较法上的个人数据信息自决权 [J].
贺栩栩 .
比较法研究, 2013, (02) :61-76
[4]   个人信息的法学证成:两种价值维度的统一 [J].
张涛 .
求索 , 2011, (12) :161-163
[5]   请求损害赔偿之团体诉讼制度研究 [J].
刘学在 .
法学家, 2011, (06) :137-156+178
[6]  
论个人信息侵权责任制度之构建.[J].刘永祥;.商品与质量.2011, SA
[7]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解释论框架 [J].
叶金强 .
法学家, 2011, (05) :87-98+178
[8]   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民事责任承担 [J].
尹伟民 ;
王晓婷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1) :89-93
[9]   论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与构成要素 [J].
齐爱民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32 (10) :26-29
[10]   损害赔偿与民事责任 [J].
李承亮 .
法学研究, 2009, 31 (03) :13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