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被引:24
作者
崔聪聪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安全; 人格权; 损害赔偿额; 举证责任倒置; 集体诉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损害赔偿问题是个人信息安全的戈尔迪之结。愈演愈烈的个人信息滥用行为与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有关。在界定个人信息控制权为人格权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人的过错以及获利等因素,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通过举证责任倒置和增设集体诉讼,完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程序机制,进而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层面缓解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的安全危机。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人格权法.[M].(日) 五十岚清;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  
侵权行为法.[M].(德) 福克斯; 著.法律出版社.2006,
[13]  
德国民法通论.[M].(德) 拉伦茨; 著.法律出版社.2003,
[14]  
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黄茂荣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5]  
损害赔偿法原理.[M].曾世雄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6]   论精神损害赔偿中的“侵权人获利”因素 [J].
郭明龙 .
法商研究, 2009, 26 (01) :53-61
[17]   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 [J].
程春华 .
现代法学, 2008, (02) :99-107
[18]   关于人格权基础理论问题的探讨 [J].
马俊驹 .
法学杂志, 2007, (05) :2-6
[19]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刘德良 .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
[20]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J].
汤维建 .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 (06)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