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复合体系微观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

被引:20
作者
张明安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二元复合体系; 微观驱油; 渗流机理; 可视化; 表面活性剂驱; 聚合物驱;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3.03.021
中图分类号
TE357.4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胜利油区油藏条件,运用新型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对其开展了微观模型(岩心薄片)驱油和常规柱状岩心可视化驱油实验。以水驱效果为基础,对比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重点研究了微观孔隙中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以及二元复合体系的洗油和携油性能及其在驱油过程中的微观渗流特征,深入分析了二元复合体系的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相比,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更好。在岩心薄片可视化驱油实验中,由于3种不同的驱替溶剂波及效率不同,最终导致驱替结束后岩心薄片中剩余油的面积有所不同,采用二元复合体系驱替后,剩余油的面积最小,表明其驱油效率最高,比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了2.59%和11.80%;对于常规柱状岩心,二元复合体系比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分别提高了1.43%和20.70%。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2+116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复合体系特性及驱油效果研究 [J].
吴文祥 ;
刘万林 ;
张栋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 13 (02) :472-475
[2]   低渗透油藏二元复合驱微观机制研究 [J].
熊生春 ;
孙军昌 ;
何英 ;
田文博 .
科技导报, 2012, 30 (35) :20-24
[3]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段塞式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J].
王中国 ;
张继红 ;
张志明 ;
李旭东 ;
赵倩倩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2, 36 (04) :54-58+100+7
[4]   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及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J].
杨凤华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 26 (01) :105-108+111+9
[5]   驱替体系的主要性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J].
刘春天 ;
李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66-68+115
[6]   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特性研究 [J].
杨常胜 ;
唐力 ;
李尧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 34 (01) :142-145+169
[7]   胜利油区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评价 [J].
张新民 ;
冯如森 ;
宋新旺 ;
郭拥军 ;
祝仰文 ;
胡俊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5) :48-50+114
[8]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某区块为例 [J].
董文龙 ;
徐涛 ;
李洪生 ;
崔秀清 ;
熊英 ;
侯吉瑞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3) :53-56+114
[9]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评价指标探讨 [J].
董玲 ;
张群志 ;
李织宏 ;
赵文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 18 (02) :52-54+61+114
[10]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J].
姜振海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 (01)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