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公共政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跌倒争议案”的法理省思

被引:19
作者
冯辉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损害赔偿; 陌生人社会; 公共政策; 法治; 社会主流价值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关于"跌倒扶不扶"的争议再次凸显出法律与人心的距离。就损害需要赔偿的个案立场而言,法院固然可以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基于"保护弱者"的考虑而作出有利于跌倒者的判决;但从陌生人社会更需要公共政策指引社会规范的角度出发,法院的判决无疑应更具权衡精神方能经受及反作用于社会的考量。无论法院抑或行政机关,在公共政策的主导者和行动者意义上均应当提升回应与引导民意的意识及能力。由此出发,现代社会的法治,其价值和追求不应再局限于"定分止争"或是非抉择,而更应着力于推进公共政策的有效产出、落实并嵌入社会规范,推进社会主流价值观,推进法治实践中的社会共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国外推进主流价值观建设做法及其借鉴 [J].
臧乃康 .
理论导刊, 2007, (09) :34-35
[22]   中国主流价值观研究:一种理论探讨 [J].
罗燕明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6, (01) :3-22
[23]   刑法的刑事政策化论纲 [J].
张永红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 (06) :62-70
[26]   论“大民事” [J].
史际春 ;
孙虹 .
政法论坛, 2002, (04) :109-117
[27]   公共政策释义 [J].
卢坤建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4) :81-86+95
[28]   判决书的背后 [J].
苏力 .
法学研究, 2001, (03) :3-18
[29]   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 [J].
苏力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5) :57-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