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现代化:理论依据、内涵特点及体系建构

被引:46
作者
尹达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教育治理现代化; 理论依据; 内涵特点; 体系建构;
D O I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1.002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以及教育生态理论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教育治理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教育治理"来实现"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教育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根本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教育科学化的最早倡导者和奠基者:裴斯泰洛齐 [J].
刘黎明 .
教育文化论坛, 2014, 6 (03) :17-25
[2]   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困境及路径 [J].
张建 .
教育发展研究, 2014, 34 (09) :27-33
[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J].
俞可平 .
前线, 2014, (01) :5-8+13
[4]   高校协同创新的哲学思考 [J].
洪林 ;
陈桂香 .
重庆高教研究, 2013, 1 (05) :24-28
[5]   试析推进教育民主化 [J].
徐祖胜 .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1) :20-22
[6]   关于教育治理的理论构思 [J].
王晓辉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5-14
[7]   池田大作教育观述论 [J].
李云芳 ;
许庆豫 .
苏州大学学报, 2002, (03) :124-127
[8]   教育科学化中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J].
燕国材 .
探索与争鸣, 2000, (01) :23-26
[9]   教育法制化: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J].
李海云 .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6) :52-55
[10]  
共生与和谐[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范国睿,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