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典型黑土侵蚀区自然植被恢复措施水土保持功效研究
被引:10
作者:
张少良
[1
,2
]
张兴义
[1
]
刘晓冰
[1
]
刘爽
[1
,2
]
隋跃宇
[1
]
于同艳
[1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5]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径流量;
侵蚀量;
土壤储水量;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0.01.025
中图分类号:
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田间定位实验来分析植被恢复措施的自我恢复能力和其水土保持功效,目的为黑土区土壤侵蚀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措施从5月份开始,在4个月的时间内覆盖率可达100%,植物种类丰富。2007年和2008年植被恢复措施年径流水深分别比传统耕作低64.7%和99.7%,比裸地低98.1和99.9%;2008年植被恢复措施径流系数是2007年的19%。2007和2008年植被恢复措施侵蚀模数都少于传统耕作和裸地。2008年植被恢复措施侵蚀模数比2007年低97.2%。自然植被恢复措施能够有效的抑制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的发生,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多的有效水分。相关分析表明,3种管理措施径流水深与I30和I60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6-9月份,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6-7月份。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7+81
+81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