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技术要素及产量形成
被引:30
作者:
王熹
陶龙兴
黄效林
闵绍楷
程式华
不详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 杭州
[4] 杭州
来源:
关键词:
灌溉稻田;
水稻旱作法;
强化栽培;
产量形成;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6 [陆稻(旱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旨在构建类似旱地作物高产的稻作技术体系,以旱作求节水、以高产求效益。水稻旱作法是吸取我国稻作传统技术、新应用技术及强化栽培技术之精华整合而成,其核心是限量用水、湿栽旱管与选用超级杂交稻、培育短龄壮秧带土移栽及稀植等4个要素。研究结果表明,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技术框架基本可行,收到了高产、节水与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协优9308的旱作产量达9~10 tha-1,节约用水45%,灌溉水利用率高达3.0~4.0 kgt-1,并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与营养品质。但与常规灌溉水稻相比,旱作水稻的穗型变小,结实率与千粒重下降。因此,本旱作法的几个主要技术要素有待改进,如超稀植的程度与提高结实率的方法。初步提出“湿栽护苗、旱管培根、沟水育穗、干润防衰”的湿栽旱管、限量用水技术的16字诀,就灌溉田旱作稻产量形成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描述。
引用
收藏
页码:502 / 50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