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

被引:22
作者
王强 [1 ,2 ]
袁兴中 [1 ,2 ]
刘红 [1 ]
王建修 [3 ]
机构
[1]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2]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重庆市开县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新生湿地; 植物群落;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355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已形成大面积消落带湿地。2008年7—9月对地处三峡水库腹地的开县澎溪河左岸一级支流白夹溪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高等湿地植物33种,优势种有双穗雀稗、宽叶香蒲、萤蔺、藨草、长鬃蓼。新生湿地植物群落划分为8个群丛。沿河流侧向空间梯度,湿地植物群落的带状分布明显,分为河漫滩1年生草本植物带、苍耳带、双穗雀稗带3个植物带。从河岸到海拔156m处,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消落带区域在水位下降后,土壤含水率的增加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生境。双穗雀稗成为156m蓄水后白夹溪河岸二级阶地地势低洼处的优势植物;苍耳在河岸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之间的坡地上广泛分布。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微地貌格局对消落带新生湿地群落空间格局具有明显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183 / 2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中国植被.[M].吴征镒主编;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科学出版社.1980,
[12]   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 [J].
刘国华 ;
马克明 ;
傅伯杰 ;
关文彬 ;
康永祥 ;
周建云 ;
刘世梁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57-1764
[13]   苍耳属植物的鉴别研究 [J].
吕益涛 ;
侯海宫 ;
苏耀海 ;
徐培元 .
中国中药杂志, 2001, (01) :18-21
[14]   双穗雀稗坪用价值研究 [J].
杨春华 ;
毛凯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363-365
[15]   双穗雀稗对直播早稻的危害损失和防除对策 [J].
陈文敖 ;
叶美德 ;
邱美祥 .
杂草科学, 2000, (02) :6-7+36
[16]   种子休眠综述 [J].
颜育民 .
种子, 1995, (04) :32-36+45
[17]   双穗雀稗的栽培与利用 [J].
傅得月 .
草与畜杂志, 1993, (04) :20-21